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已完成评审工作。本届专项赛发布56个选题,设高校学生赛道和青年科技人才赛道。经资格审查、作品初审和终审决赛等环节,拟授高校参赛团队特等奖280个(含“擂主”)、一等奖332个、二等奖376个、三等奖426个,青年科技人才参赛团队特等奖4个(含“擂主”)、一等奖6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我院申报的作品《精准治“暴”:数字时代网络暴力信息的风险治理路径探究》获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并获得“擂主”称号(特等奖中得分第一),为学院“挑战杯”赛事再创新高!
项目回顾
作品名称:
《精准治“暴”:数字时代网络暴力信息的风险治理路径探究》
团队成员:
李欣欣、韩译心、金梦雪、高博琳、伊嘉妮、徐喆、侯嘉怡、朱芸萱、李伊能、胡明月
指导教师:
姚明明、代玉启、叶艇
项目简介:
团队以“精准治‘暴’,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为初心,组建了一支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信息安全等专业背景的跨专业跨领域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针对网络暴力信息风险治理中网络主体责任不清、信息分类标准模糊、平台系统监管盲区等粗放式管理问题,致力于实现对网络暴力信息的精准治理,净化网络空间环境。团队基于交叉理论视野,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构建起了“治暴之‘基’——精准调研——精准解构——精准施策”的学术研究逻辑理路。研究通过基础概念解析、案例数据库建设、算法应用分析,夯实治暴之“基”;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实现“精准调研”;结合多元调查结果与传播学理论,澄清网络暴力信息流变机制,实现“精准解构”;最终“精准施策”,构建出了一条“思想引领治理(X维度)——主体协同落实(Y维度)——智能联动阻断(Z维度)”的立体化创新治理路径,以期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此次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师生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备赛期间,项目指导老师时常关注团队研究进度,多次对研究报告框架结构、调研细节和作品正文提出指导意见,为团队协商跨学科合作和答辩录制安排等事宜;更有多位学院老师和学姐学长们从传播学、法学、计算机专业等领域出发,对团队阐释网络暴力信息流变机制、基于Netlogo构建虚拟仿真模型、调研设计与答辩准备等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团队成员也在紧凑的备赛时间内团结协作、集思广益、迎难而上。多名成员在晨光熹微的清晨踏上实地调研之路,在月上柳梢的深夜继续召开一个又一个线上讨论会议。有的成员电话不断,日复一日地协调研究所需的各项资源、组织团队成员推进研究进程,即便发烧、头痛时也时常不忘关心团队工作进度;有的团队成员一遍遍修订和校对报告文本,反复对逻辑结构、语言表述进行修正;有的团队成员连夜自学质性分析软件、网络爬虫操作和统计分析方法,一遍又一遍地处理数据、修正模型。面对多次的返工、复盘,团队成员相互配合,自信乐观、意志坚定。终于,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长达1050页、71.4万字(21.4万字正文、50万字附录)的作品“特特”诞生了!
对于团队成员而言,这次活动是一个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宝贵机会,更是深入调查研究和增进专业认同的过程。韩译心同学表示:“网络暴力信息带来的社会风险,往往始于微末、止于细节。一条微博、一段短视频若不加甄别和管控,则容易导致‘蝴蝶效应’,一条信息的负面影响会从‘一个点’扩展至‘一大片’,所以要在网络暴力信息的风险治理中多下一些‘绣花针’的功夫。”金梦雪同学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网络暴力信息治理中去,拒绝‘按键伤人’,向网络暴力说‘不’,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
同时,团队的研究还得到了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和校内外8名专家的推荐和支持,以及1200余名调查对象的密切配合。
“精准治‘暴’”团队的佳绩得益于学院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科创氛围,离不开学院长期以来对研究生学科意识、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视与培育。未来,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挖掘科技创新赛事的育人效能,搭建更高质量、更广范围的师生科创平台,持续培育优质的科创项目,鼓励马院青年在创新创业中开拓视野、锤炼本领、收获成长,在科创报国的赛道上跑出属于马院青年的好成绩。
图文:精准治“暴”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