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院动态

重温宪法历史,赓续宪法血脉

编辑: 时间:2024年12月09日 访问次数:10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章节,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获得更加直观、生动、深刻的学习体验,1128日下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团队组织110多名师生前往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开展“大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共融共进中实现对先进思想理论的学思用贯通与知信行统一,生成“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努力做掌握法治思想、具备法治素养的时代新人。

该馆坐落于西子湖畔,是全国第一家以宪法为主题的纪念场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的起草地,毛泽东主席曾于1954年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用了77个日夜在此写成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奠定了重要基础。该馆生动而完整地展示了当年宪法起草小组制定宪法时的生活场景,以及五四宪法制定的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曾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步入场馆大门,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馆中游历,仿若穿梭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份份泛黄的文件手稿、一件件饱含故事的实物展品,生动地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的真实历程和光辉业绩。


同学们领取宪法手册,认真研读,不时驻足观看、交流,详细了解“五四宪法”的起草、讨论、修改和最终通过的全过程,感悟背后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神和那段光荣岁月的力量。通过这些历史见证,他们仿佛与法治先驱心灵对话,更加坚定了成为法治中国建设者的决心,誓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五四宪法”的制定已经过去了七十个年头,但其制定的历程依然被人们深深铭记,其精神依然被传承着。这次现场教学,让同学们深刻了解了“五四宪法”制定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五四宪法”制定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并体会到前辈们制定宪法的不易,更重要的是,领悟到我国的宪法是人民的宪法。此次现场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同学们在回顾中汲取力量,在学习中明确方向,进一步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位同学更将牢记初心使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