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院动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工作坊 | 耿曙: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经验研究的设计与落实

编辑: 时间:2024年11月07日 访问次数:10

2024年10月31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工作坊第3期顺利举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耿曙研究员受邀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经验研究的设计与落实”主题讲座。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宝胜教授主持讲座,学院师生40余人参与。

耿曙老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引入主题,从“什么是质性研究”“如何探索动机”“质性研究的三大要领”“田野与访谈的准备”“田野与访谈的进行”以及“如何合理化方法选择”六个方面展开交流分享。

关于何为质性研究耿曙老师指出,自然科学研究物,聚焦外在规律;社会科学研究人,聚焦内在动机。质性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其核心在于探索和理解人的内在动机和行为模式。研究者通过参与到实际情境中对社会现象作出综合分析与探究。耿曙老师通过生动案例,分析了开启质性研究动机之锁的三把钥匙,并详细解释了质性研究的三大要领。他强调,动机的探究应以文化脉络为解读基础,把代位移情作为解读路径,并以共享和融入来验证洞察所得。在澄清质性研究的有关误解之后,他进一步指出,质性研究本身是一个持续诠释的互动过程文化必须深窥,移情得靠深诠,传述有赖深描。

耿曙老师进一步分享了田野调研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进入田野、建立信任关系、进行有效访谈以及如何处理访谈困难。他指出,质性研究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调研的过程既有辛苦也挫折。他鼓励大家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

交流互动环节,耿曙老师与现场师生亲切互动,耐心解答开展质性研究、田野调查和访谈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师生受益匪浅


总结环节,陈宝胜老师对耿老师的分享交流表示感谢,指出耿老师的讲座对师生在经验研究中创新科研思路具有很好的启发性鼓励师生怀有开放包容的态度,汲取跨学科思想营养,在思维创新与交叉研究中开创学术新风尚。

图片:袁漫兮

文字:张梦萱

审核:慎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