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院动态

专家进课堂:青年人才入乡,共绘振兴蓝图——安吉余村青年入乡进思政课堂

编辑: 时间:2024年11月01日 访问次数:10


1029日,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余村全球青年发展学院联合组织的“青年赋能乡村振兴”主题活动走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活动覆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周二第1,2节和周二第3,4节所有教学改革团队班级。余村是浙大马院“全国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浙江大学-浙江省)”的结对单位,是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余村全球青年发展学院院长周正希为同学们讲述妙趣横生的余村生活细节和质朴感人的乡俗乡情,为同学们勾勒出一幅幅余村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画面。周院长不仅分享了余村如何在绿色发展中实现华丽转身,更聚焦于青年人才如何在这一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余村青年合伙人们以自己的风范展现了青年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的新面貌,描绘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课堂气氛热烈,掌声频起。

忆此乡史,乡村发展有新篇

周院长以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楔子,讲述了余村的发展史: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西侧,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上世纪末为了生存与发展,余村走“靠山吃山”的老路,炸山开矿,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在实现初步富裕的同时,却对当地自然环境、村民健康状况造成巨大损害,村委最终决定关停矿山,走一条发展经济的新路。20058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走进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十五年来余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干群关停矿山、关闭工厂、修复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昔日的余村旧貌换了新颜,如今的余村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条可借鉴的示范路径。看到曾经矿山凌乱、村民受伤的黑白照和如今绿水青山、村民和乐的兴旺景,同学们纷纷感叹“两山”理念的真理性、余村建设转型的强大生命力。

共建乡里,乡村振兴有青苗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对余村而言,年轻人也是另一种“绿水青山”,是提升“两山”转化效能的关键变量。周院长介绍道,近年来余村大力打造青年入乡系列项目,营造、保护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人文环境,使“含青量超高”成为余村的新型关键词。围绕“城乡融合×青年发展”的发展目标,余村以品牌引流、艺术引流、体验引流、产业引流为主要撬动点,依托优质山水自然资源,在绿水青山间布局新经济、搭建大舞台、创设潮工位、塑造强磁场,让青年人才在乡村实现梦想。年轻人们衣着鲜艳、朝气蓬勃、敢想敢干,让象征热情与活力的“多巴胺配色”成为村头巷尾的新风景,为余村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周院长感慨,在余村深刻感受到“村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在余村,青年创意被看见,需求被解决,价值能变现。余村有了青年,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步子越迈越大,青年有了余村,自我实现的麦穗越结越多”,村民们都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家园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感此乡情,青年一代有规划

周院长特别强调青年一代在职业发展规划上的重要性,鼓励在场的每一位大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讲述了自己从一名平凡青年逐步成长为余村发展核心力量的故事,并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与乡村实际需求相结合,制定出既契合个人兴趣,又能切实服务社会的职业规划。她强调“兴趣是行动的先导”,人如果有能力,则可以做成工作;倘若加上热情,便能成就事业。她提到“任何一个人离开了组织,都是脆弱的”,余村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是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还是文化创意等领域,都亟待有志青年的加入与创新,共同推动余村乃至更多乡村走向繁荣。周院长的肺腑之言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大家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感受乡村,勇担使命,以实际行动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关注时事政治、行业状况和政策趋势,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这次课程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安吉余村推进青年赋能乡村振兴进思政课堂的创新探索,教育广大同学了解乡村、走进乡村、建设乡村。通过邀请乡村振兴新青年讲述余村故事,同学们对“两山”理念的认识得以深化,对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的热情得以激发。

余村之变,让同学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余村之变,让同学们对余村青年入乡的未来更有信心、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有规划、对中国乡村的未来更加期待。该系列活动还将在未来不断迭代升级,密切联系学生成长所需,切实提升青年赋能乡村振兴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同学们带来更具沉浸感、体验感的乡村振兴“幸福课”“成长课”。

余村是教育部公布的首批453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之一,浙大马院及全国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浙江大学-浙江省)将与余村通力协作,切实发挥余村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功能。

/文 朱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