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院动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读书与研究班第十五期顺利举行

编辑: 时间:2022年04月10日 访问次数:138

313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读书与研究班第十五期以“论价值决定和价值规律”为主题在浙大紫金港校区成均苑3521室如期举行。读书与研究班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和研究活动。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余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线下参加研讨活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和博士生、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和《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青年教师等二百余位学者线上参加研讨活动。本讲由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丁堡骏教授担任主讲,学术团队成员刘召峰教授、卢江教授、付文军副教授、高永副教授等到场共同参加指导研讨活动。

丁堡骏教授首先以“双重的价值转形论”为大家勾勒了本次主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框架。在《资本论》研究中,有两个“第十章”是理解的难点。第一个“第十章”指的是《资本论》第一卷第十章,争论涉及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问题,学界出现了“成正比”还是“成反比”的争论。第二个“第十章”就是《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十章,涉及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作用形式问题。转形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争论了一百多年尚未有一致的认识。中国经济学界关于两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争论,多数也都奠定在对于这两个第十章的不同理解基础上的。针对上述问题,丁堡骏提出了双重的价值转形论:第一重价值转形,是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第二重价值转形,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双重价值转形论为基本参照系,丁堡骏教授对谷书堂与杨玉川的文章《对价值决定和价值规律的在探讨》(下称谷文)进行了文献分析,提出了理论商榷。

关于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重含义的认识,丁堡骏教授强调了以下几点。首先,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已经明确给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在研究商品价值时就已经联系到了某一种产品生产以及各种产品生产的社会劳动总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并不否认单个商品是商品总量中的一员。其次,尽管供求一致只是偶然现象,但“在政治经济学上必须假定供求是一致的”,这是为了“撇开由供求变动引起的假象来进行考察”。再次,市场价值决定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是两个不同层次上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是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化,而市场价值的决定中则有供求因素的作用。最后,对价值规律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概念的层次上,要从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发展、商品拜物教等方面来概括价值规律的内容。

讲解结束后,丁老师再次提醒大家,商品价值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不会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资本论》第一卷已经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了充分的论述,第三卷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再次出现只是为了将其运用到地租等具体问题当中。因此,试图从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中找出关于价值决定的理论,这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上的错误。

在交流环节,线上线下的同学和老师就价值转形问题展开讨论。丁堡骏教授指出,价值转形问题归根到底是利润率的平均化问题,像鲍特凯维茨那样将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分析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参加本次读书会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受益良多,相约下期再见。

文字:夏鑫雨

图片:刘泽|唐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