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院动态

寒假社会实践进行时|美育专项——专访内蒙古固阳乌兰牧骑文艺队

编辑: 时间:2022年02月28日 访问次数:163

文艺作品与时代密不可分,优秀文艺作品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血肉脉动。”乌兰牧骑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乌兰牧骑从一支穿梭在草原间的文艺队伍成长为活跃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中国北疆靓丽的文艺名片。包头固阳乌兰牧骑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固阳乌兰牧骑的成长发展史,团队成员雷子逸来到其家乡所在地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文化馆,专访扎根固阳乌兰牧骑四十多年的老队员、文艺骨干成龙老师,并向固阳县文化馆的负责同志了解了固阳文艺事业建设的相关发展情况。

一、“与人民同行”是乌兰牧骑文艺创作的生命力之源

成老师提到,固阳乌兰牧骑之所以能够成长和发展壮大,就在于其文艺创作活动和县里面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固阳县虽然只是一个小县城,但是当这里的后山文化、方言文化、以莜面、炖羊肉为主要代表地美食文化都是固阳乌兰牧骑文艺创作的优秀素材,比如说舞蹈《搓莜面》、小品《脱贫之后》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当回顾起上世70年代初固阳乌兰牧骑刚刚成立时的往事,成老师饶有兴致地讲起了他们当年穿梭于固阳乡镇间为百姓们表演节目的美好记忆:“我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一开始做这个文艺工作的时候,都是骑着马或者徒步在村民那里挨家挨户走访,然后就在草地上搭建简易的舞台唱歌、表演小品和二人转之类的。大家也特别喜欢我们的节目,我们的成就感也很高。”

 

二、在时代浪潮中迎难而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进入21世纪,固阳县政府转变了乌兰牧骑的职能,开始了配合当地的招商引资进行“文艺搭台,经济唱戏”。在开发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担负起了迎来送往的接待工作和重大活动节目的公益性演出任务。随着自治区实行恢复乌兰牧骑的政策和当地文化部门同志的支持,固阳乌兰牧骑重振旗鼓,在多项活动和赛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13国家推行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艺术团体率先改革,撤销了固阳乌兰牧骑机构。全体人员的工作关系转到了县文化馆。单位撤消后,仍保持乌兰牧骑的工作职能。2015年,青年马头琴演员张炜任队长,他顶着重重困难,在没有经费,人员短缺,机构撤销、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自己筹集资金,坚持开展正常工作,因人制宜,每年排练两台新节目,圆满完成了当地的各项公益性演出和参加自治区,包头市赛事以及各种演出任务,甚至自己掏钱派出专业人员参加编剧编导的培训,为队内培养专业人员,为今后的业务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恢复乌兰牧骑做出较大的努力和奉献。

三、“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文艺梦想就是人民新时代的文化向往

2017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一封回信,肯定了乌兰牧骑精神,给予了乌兰牧骑极大的鼓舞,激励乌兰牧骑在新旅途中发挥它的优良传统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固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17年冬季为固阳乌兰牧骑协调了新的办公活动场所,改善了工作环境,逐步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这只队伍又恢复了昔日的生机。

2018年,固阳乌兰牧骑全队队员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继续创作和排演一批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有老队员吕禄老师创作小戏《改邪归正》、成龙,张雪峰创作的小戏《两颗白菜》、朱志刚创作的小戏《老来乐》,为我县乌兰牧骑的复兴再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

作为固阳乌兰牧骑的文艺骨干,成老师结合自身长期文艺实践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向我们分享了他对文化工作对经济建设重要性的感受和看法。固阳县在脱贫攻坚的历史考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之中,激励广大人民进一步发光发热、进一步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需要有良好的决策意识和战略意识,把属于固阳县人民日常生活的文艺为广大观众所了解和熟知。这个梦想的实践性前提、实在性基础,就是将固阳乌兰牧骑建设视作重大的“系统工程”,这是和县城的社会大系统像契合的内在要求——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进行矛盾运动的系统,是一个“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共同由构想转为现实的系统。因此,从理论层次来说,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决策层的战略擘画,都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内在规律,以其为基本遵循,才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正确道路。

乌兰牧骑,正是因为一直以来“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以广大人民的生活实际为文艺活动的源泉活水,才能在当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中熠熠生辉。“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文艺创作都要时刻抓住“以人民为中心”这条“生命线”。

文字:雷子逸

图片:雷子逸|张雪峰(固阳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