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院动态

经典领航,启真明智|浙江大学研究生党员骨干经典著作研读示范班(二)

编辑: 时间:2022年01月04日 访问次数:66

1230日晚,浙江大学研究生党员骨干著作研读示范班(2021年)第二次集中研读课继续以钉钉直播方式进行本次研读班由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包大为老师主讲,研读篇目为毛泽东所著的《新民主主义论》,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全校各学院研究生党员骨干近60人参与本次课程。

课程第一部分,包老师以“从浙江精神看新民主主义论的当代世界意义”为题,从联系的角度出发,将两篇文章融入一讲,带领全体学员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

一、《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包老师首先就这篇文章的定位做了清晰说明:简单将这篇文章看作关于精神文化的文本是不准确的。浙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嵌入到世界历史当中,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萌发,意味着浙江精神不仅仅关乎浙江和关乎中国,而且关乎世界。并提出了“让世界历史造就的真理回归世界”的论述。

紧接着包老师结合具体文本和丰富的历史事例,分别从开篇、浙江精神的优秀历史传统、浙江精神在当代的生动展现、浙江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必须与时俱进四个部分带领学员们进行学习。在开篇部分,包老师着重向大家解释了怎么理解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改革创新;在第二部分,他回答了怎么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海洋文明,怎么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在第三部分,包老师又围绕怎么理解文化进行阐述,指出浙江文化最核心的竞争力是现代化与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数字化改革过程中非常高效、非常透明、非常清廉的社会治理。在第四部分,包老师围绕浙江精神与时俱进的六种精神,告诉学员们这六种精神不是用来讲的,而是用来做的。

最后包老师根据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党领导浙江人民的百年奋斗铸就了浙江精神与浙江成就,其世界意义是什么?并由此引出了对《新民主主义论》的学习。

二、《新民主主义论》

首先,包老师通过毛泽东的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世界革命”和“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本土性与世界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并进而向全体学员提出了一个问题:新民主主义论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文本,其历史性是不是在1949年就耗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一场兼具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事件,是不是在1949年就完成了?

紧接着包老师围绕这个问题,明确表明:新民主主义论的生命力并非仅仅属于上世纪特殊的时空,新民主主义在1949年只是生成,而非完成。并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及其当代形态、第三世界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新民主主义论对第三世界的启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及其当代形态部分,包老师结合丰富的历史事件分析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即三座大山在当代仍然以各种形式存在。在第二部分,包老师则向学员们揭示了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现实与预期的差距,其根源在于民主解放和民主革命本身的不彻底性。在第三部分,他通过对比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对第三世界的三个启示:一是要发动人民,实现真正独立的政治和民主;二是要启蒙人民,实现真正科学与现代的文化;三是要依靠工农联合,实现工业化与农业社会化。

最后,包老师总结认为:新民主主义的全球远景条件正在不断被创造,其革命对象仍然没有“自行消灭”迹象,因此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使命没有彻底完成,70年前新中国的建立只是一个起点,这一理论必将在21世纪继续指引着第三世界人民走向真正彻底的解放!

课程第二部分,包老师则分别从读与写的角度为全体学员们介绍了如何写好读书报告。

有效的读书才能产生有效的写作。因此包老师首先为学员们介绍了读书的三个要求:一是求纯,即读书要纯粹,要把自己沉下去,试想自己在和作者对话;二是求精,即我们不仅需要明白字面意思,而且还要深入到文本语境当中去理解作者意图;三是求广,即感兴趣的书与不感兴趣的书我们都需要去广泛阅读。

读书需要与写作相结合。因此包老师接着介绍了写作的三个标准即求真、求朴与求新。就求真而言,即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不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就求朴而言,即我们写作的语言并不一定需要华美瑰丽,贵在真实;就求新而言,包老师强调我们不能仅仅是照着讲,而且还要接着讲,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文本。

最后包老师寄语全体学员,要真读书、真写作,求纯求精求广地读,求真求朴求新地写,要不愧作为一个具有求是精神的浙大学子。

在包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学员对于浙江精神与新民主主义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如何写好读书报告有更加准确的把握,浙江大学研究生党员骨干著作研读示范班(2021年)第二次集中研读课正式结束。

文:冯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