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院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第二卷精读会纪要(一)

编辑: 时间:2021年03月10日 访问次数:583

34日下午,“《资本论》第二卷精读会”第一期在浙江大学大楼105室举办。本次读书活动精读的篇章是《资本论》“第二卷说明”和恩格斯为该书写的两篇“序言”,由我院刘召峰、丁堡骏教授领读,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其他院系师生参与线下读书活动,部分同学通过腾讯会议观看了线上直播。


刘召峰老师在正式领读前,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部分有关《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理论动态,包括国外学者如罗尔夫·黑克尔(Rolf Hecker),国内学者如张薰华、张钟朴、丁为民、张俊山、徐洋、孙立冰等人的研究成果。

刘老师指出,第一卷是马克思亲自定稿并多次修改的,第二卷的作者是马克思,编者是恩格斯;第一卷研究的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的则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第二卷说明”扼要地阐述了有关《资本论》第二卷的三篇主要内容:第一篇到第三篇分别研究了“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周转”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刘老师指出前两篇的内容是第三篇的前提,第三篇在第二卷中最为重要。

恩格斯于1885年写的“序言”对于理解《资本论》第二卷具有重要作用。刘老师指出这篇序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对编辑工作的说明,驳斥洛贝尔图斯对马克思的污蔑。

第一,恩格斯向读者说明了马克思留下的手稿的内容,以及自己对该手稿进行编著的原则、方法等。对于学界中有关“《资本论》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的说法,刘老师追问了“《资本论》在何种意义上是‘未完成的’”。恩格斯早已在“序言”中明确指出,马克思是在完成《资本论》三册手稿后,才开始着手整理《资本论》第一册的印行,所以《资本论》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除第一册之外的剩余部分还带有手稿的性质,未经最后的整理。

第二,恩格斯驳斥了“马克思剽窃了洛贝尔图斯”的说法。马克思早在洛贝尔图斯等人诬陷他抄袭前,承认他是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那里获知了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是将“剩余价值”作为一个专门范畴来研究,不同于亚当·斯密在利润和地租这种特殊形式上来考察剩余价值。刘老师强调,要用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来说明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润、利息、地租等),而不是相反。186818日,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经济学一开始就把表现为地租、利润、利息等固定形式的剩余价值特殊部分当作已知的东西来加以研究,与此相反,我首先研究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

针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经济学家把商品的价值看作是由工资、利息、地租等“作为独立的收入”组成的观点,马克思说:“价值并不是因它转化为收入而产生的,它在能够转化为收入,能够取得这种形式以前,必须已经存在。”

接着,恩格斯论述了李嘉图和以李嘉图价值学说为基础的无产阶级反对派的观点,指出后者早在洛贝尔图斯之前,就将剩余价值理论用于社会主义的目的,即基于剩余价值理论来为无产阶级服务。

恩格斯在论述完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继承的方面后,接着以化学史上的拉瓦锡发现氧气的过程作类比,将马克思与他的前人的关系,比作拉瓦锡与普利斯特列和舍勒的关系,展示出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马克思要说明什么是剩余价值,前提要说明什么是价值;说明什么是价值,前提是要说明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以及如何形成价值。

刘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把握思想史的进程。恩格斯正是清晰地将亚当·斯密的理论贡献、李嘉图的理论贡献、李嘉图派社会主义者向前推进的部分以及马克思的独特贡献区别开来,才能进行有力地驳斥。

丁老师提醒大家除了要理解恩格斯批判的内容,还要理恩格斯如何写作批驳性文章,学习其高超的批判技巧,把握其崇高的理论视野。

此次读书活动,同学们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进一步感受到《资本论》的理论魅力。

文字:马甜甜|新闻中心 梁慧

图片:新闻中心 张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