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院动态

重温经典|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八)

编辑: 时间:2020年12月02日 访问次数:642

1125日晚,“《资本论》精读会”第八次读书活动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楼107室举办。本次读书活动精读的篇章是《资本论》第三章第二、三小节和第四章第一小节“资本总公式”,由我院青年教师翟绪权博士领读,刘召峰教授做讲解与补充说明,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及其他院系学生参与线下读书活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部分师生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与读书活动。

《资本论》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刘老师指出,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来理解货币,即把货币理解为处在运动中的货币。第二小节“流通手段”重点阐述了商品流通包含的两个形态变化,一是商品—货币(W-G),即出卖的过程,二是货币—商品(G-W),即购买的过程,商品流通就是这两个对立过程的统一。马克思指出“在这种外部对立中,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同作为交换价值的货币对立着”,在解释这句话时,刘老师结合马克思在第一章分析商品的简单价值形式时所阐述的,“潜在在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部对立,就通过外部对立,即通过两个商品的关系表现出来了,在这个关系中,价值要被表现的商品只是直接当做使用价值,而另一个表现价值的商品只是直接当做交换价值”,指出商品流通导致原来内含在商品之间的矛盾外化成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刘老师着重强调了商品经济下社会关系的物化问题,《资本论》中马克思在第二小节第十段中指出商品交换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的相互独立为物与物的全面依赖的体系所补充”,人与人之间的独立性被物与物之间的依赖性所中介,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对此,有同学提出如何理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与《资本论》中的物化思想的不同。刘老师做出了详细解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指向上更加宽泛,既指商品交换体系,又指人与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马克思此时还没有对这两者进行明确的区分,如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佃农,他们之间不是商品交换关系,而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如果只用异化这个宽泛的概念就无法指出其剥削方式的差别。批判商品生产,本质是批判社会关系物化,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一定包含剥削,但避免不了社会关系的物化。资本主义社会则实现了两者的结合,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既是商品交换关系,又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家用看似平等的交换来实现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即对剩余劳动的占有。因为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因此,要注意区分是“批判剥削”或“批判物化”,还是“批判资本主义剥削与物化的结合”,要注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与《资本论》的逻辑体系的重大差别。

在阐述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时,马克思强调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的,但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实在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人们保存起来时执行的是贮藏手段的职能。刘老师指出,金银在人类社会中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其一是作为饰品的使用价值的存在状态,其二是处于流通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其三是退出流通,作为贮藏货币。

马克思强调“信用货币是直接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这是因为“货币在流通,而它所代表的是早已退出流通的商品。商品在流通,而它的货币等价物只有在将来才会出现”,所以货币充当支付手段时,只要是促使商品在缺乏现金的情况下可以流通,节省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

在阐述货币的世界货币时,恩格斯对马克思阐述的金和银的比例关系进行了补充,指出金银的相对价值处于剧烈变动中。而且,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贵金属,基于此,两位老师分别剖析了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得以建立的原因。翟老师指出,美元之所以能占据世界货币的地位,主要有三方面的支持,一是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二是其强大的科技实力,三是美元的霸权地位。刘老师则回顾了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大力搜刮世界财富。在上世纪70年代金本位制终结之后,美国又构建了石油美元体系,人为造成市场对美元的额外需求,大力发放美国国债,将风险转移至其他国家,同时不断扰乱中东局势、制造局部冲突,使世界不稳定性因素增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正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和平发展理念。

刘老师强调,虽然世界上还有很多质疑马克思的人,但我们需要明白,在现代社会遇到的难题,不能事事要求都马克思给出明确的解答,这样对马克思是不公平的;我们要为时代问题的解答、解决,做出自己的努力、贡献。

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 是第二篇的独章,具有过渡性质。在这一章前,马克思的理论分析背景还是商品经济,在这一章以后,则上升到了对更为具体的作为发达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的分析。对于第一小节“资本的总公式”,刘老师指出有学者主张翻译成“资本的一般公式”。

马克思首先介绍了商品流通的两种形式,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即为买而卖,此时的商品流通是为了使用价值,为了消费;另一形式是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即为卖而买,此时的商品流通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增殖,而“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刘老师结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对“资本的运动没有限度”进行了讲解:住房就其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而言是有其限度的,但若“炒房”获利则是没有限度的。因而,在当代中国,住房可以商品化,但不可以资本化。

此外,两位老师还就“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对应的不同分配制度”、“中国国企高管薪酬进行‘双轨制’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的优越性、“消灭私有制”、“现代家庭的消亡”等方面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此次读书活动,刘老师和翟老师不仅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了货币的各种职能和商品流通的两种形式,还就现实问题做了许多有益探讨。

文字:刘召峰 马甜甜

图片:马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