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逻辑研究
作者:成龙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重大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体系研究”(16ZZD018)的最终成果。本书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立足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大背景,采取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在新的诠释框架和理论建构中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并深入挖掘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理论来源、思想实质、独特创新、价值意义。本书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是由相辅相成、有机联系的“三大部分、十个方面”构成的。其中,对历史方位的最新判断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回答“站在哪里,从哪里出发”的问题;对价值取向的新定位、对辩证方法的新运用、对战略目标的新调整、对思想主题的新审视、对发展理念的新思考、对发展布局新谋划、对发展环境的新部署、对世界未来的新构想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骨架,回答“到哪里去,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对政治保证的新强调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归宿点,回答新时代“靠谁领导,靠谁保障”的问题。
目录
导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国内外研究历程及前沿动态
(一)任总书记之前思想的追溯性研究
(二)十八大之后思想的专题性研究
(三)十九大之后思想的整体性研究
(四)国外关于“习近平新时代”的研究
(五)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基本内容和可能创新
(一)基本方法
(二)主要内容
(三)可能创新
第一章 历史方位新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百年未有之变局为中国发展提供历史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世界发展大潮
(二)美国霸权遭受重创,风光不再
(三)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四)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国家异军突起
二、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一)生产力大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二)生产关系大变革奠定基本制度基础
(三)思想观念大变化奠定重要思想基础
(四)全面从严治党奠定坚强领导基础
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迎来新的问题挑战
(一)发展质量亟待提高问题
(二)体制机制改革亟待加强问题
(三)法治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问题
(四)发展结构亟待协调问题
(五)利益格局亟待调整问题
(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问题
(七)周边国际环境日益复杂问题
第二章 价值取向新确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一)“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玄奥的理念
(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三)坚持人民利益,确保在共建中实现共享
(四)打响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资本批判及其劳动主体思想
(二)列宁国家改革及其工农主体构想
(三)中国共产党服务人民宗旨及人民主体传统
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价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当代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必然表现
(三)对中外人民主体思想的提炼升华
第三章 辩证思维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新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的新概括
(一)反复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二)坚决纠正和反对脱离群众的“四风”现象
(三)对待马克思主义也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论述
(一)强调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
(二)注重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要求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
(四)重申人民群众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
三、唯物辩证法原理的新运用
(一)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发展方向
(二)坚持问题引领,直面现实矛盾
(三)抓住工作全局,学会“弹钢琴”
(四)注意分清主次,牵住战略重点
四、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一)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二)突出国家和法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反作用
(三)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必然要求
(五)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新型文明观
五、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新开拓
(一)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
(二)重新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
(三)从世界现代化视野,说明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
(四)共产党人要坚信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第四章 战略目标新调整:建设现代化世界强国
一、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
(二)曾经长期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
(三)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城市文明
(四)独具特色的精神文明
(五)力倡变化革新的政治文明
二、近代中国脱离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悲剧
(一)18世纪的中国仍然遥遥领先世界
(二)近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先进文明
(三)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悲剧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新努力
(一)“中国梦”的由来及基本内涵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三)“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梦是相通的
(四)中国共产党人走向未来的重大使命
第五章 思想主题新审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欧美式现代化之路在中国走不通
(一)魏源、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二)洋务派以实业求富强的现代化尝试
(三)维新派对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四)孙中山及其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深入探索
二、苏联式现代化之路也不适合于中国
(一)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二)仿照苏联模式,进行红色根据地建设
(三)全盘照搬苏联模式,进行新中国建设
(四)中国共产党人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五)“大跃进”进一步强化了苏联模式
(六)“文化大革命”将苏联模式凝固化绝对化
三、只有中国道路才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之路
(一)中国现代化战略框架的重新设计
(二)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
(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问题调整
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一)反复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二)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三)重新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第六章 发展理念新思考: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一、推进中国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从“投资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
(二)从“倾斜式发展”向“平衡式发展”的转变
(三)从“黑色索取式发展”向“绿色还原式发展”的转变
(四)从“外延扩展式开放”向“内涵渗透式开放”的转变
(五)从“增量受惠发展”向“增质普惠发展”的转变
二、中国现代化发展经验的继承发展
(一)从“青春中国”学说到“治国根本之道”
(二)从“统筹兼顾”思想到“全面协调发展”理念
(三)从“植树造林”题词到“生态文明”建设
(四)从“乒乓外交”策略到“全面提高开放”战略
(五)从“不搞特殊化”警告到“共建共享”现实
三、世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科学借鉴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占据发展制高点
(二)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发展差距
(三)高度关注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
(四)消减贸易壁垒,通过跨国公司实现资本的全球发展
(五)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实现公平发展
第七章 发展布局新谋划: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设计
一、中国现代化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总体布局的最初认识
(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现代化总体布局
(三)世纪之交总体布局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四)从“四位一体”向“五位一体”的跨越
二、习近平关于总体布局论述的新特点
(一)辩证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问题
(二)强调各领域各层面的体系化建构
(三)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四)从历史教训发现中国的当下逻辑
(五)带着中国自己的特点走向世界
三、强调“战略布局”目的在深化“总体布局”
(一)“全面小康”是相对“片面小康”而言的
(二)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化解深层矛盾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标志
(四)强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第八章 环境保障新部署: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安全体系
一、新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诸多挑战
(一)政治安全的挑战
(二)国土安全的挑战
(三)军事安全的挑战
(四)经济安全的挑战
(五)文化安全的挑战
(六)社会安全的挑战
(七)科技安全的挑战
(八)网络安全的挑战
(九)生态安全的挑战
(十)资源安全的挑战
(十一)核安全的挑战
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内涵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原则
(三)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转变思维观念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一)抓住强军这个“牛鼻子”
(二)以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为灵魂
(三)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最终检验标准
(四)以改革为强军兴军根本动力
(五)以科技兴军为强大战略引擎
(六)以推进依法治军为法治保障
(七)以实施军民融合为坚实依托
第九章 世界未来新构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人类面临怎样的全球挑战
(二)各国思想家对人类危机的思考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责任、利益、发展的协调一致
(二)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守
(三)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三、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基础
(一)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理论
(二)胡塞尔晚年交互主体性思想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互性价值观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实质
(一)和平发展的新型时代观
(二)平等互利的新型交往观
(三)义利统一的新型价值观
(四)包容互鉴的新型文明观
第十章 政治保证新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一、从严治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般特点
(一)从严治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体现
(二)从严治党是列宁建党思想的关键性内容
二、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传统和优势
(一)从制定“三大纪律”到执行“开国第一刀”
(二)从革除“制度弊端”到发出“不抓不行”警告
(三)从提出“从严治党”到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四)从提升“执政能力”到发出“保持纯洁性”的呼吁
三、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特点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
(二)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三)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四)标本兼治抓党的作风建设
(五)实现党的制度建设常态化、创新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