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院动态

悼念|万斌教授:六十载风雨之路 马列人无私坚守

编辑: 时间:2020年08月03日 访问次数:1429

中国共产党党员、浙江大学退休教师万斌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811510分在杭州逝世,享年74岁。


万斌同志生平

万斌同志,江西抚州人,194681日出生,198110月自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历任浙江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马列基础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社会科学基础部主任,199112月晋升教授职务。199412月调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19988月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200012月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0610月回到浙江大学工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201612月光荣退休。

万斌同志是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历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评审马列学科组成员、浙江省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等。199310月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112月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万斌同志长期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学术月刊》《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学报文摘》《哲学动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摘要或全文转载、复印的有80余篇。推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法学和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特别是关于政治哲学、法理学及民主、自由、文明理论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开拓和创新性。

万斌同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学校和浙江省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建设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特发5年前由我院学生对万斌老师进行采访的一篇旧文,以表哀悼之忱。


六十载倍道兼程,从1953年一个小小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到1990隶属于法学院、教育学院的思政系调整为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的独立院级结构,再到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走过了60个年头。在这期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和重组,起起落落,但是凭借着一代又一代马列人的坚守和奉献,学科在风雨中不仅没有消弭,反而越走越宽广,越来越壮大,直至今日,焕发出勃勃生机。万斌教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以及早期主要建设者之一,伴随学科一路走来,见证了学科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科建设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的浙江大学政治课教学委员会,这是建国后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最早的组织机构。1953年正式成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负责学校的马列课教学,开设了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和政治经济学三门课程。“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浙大受到冲击,政治课被迫停开,马列教研室组织处于瘫痪,直到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马列教研室才恢复建制。在这以前,万斌老师还是青海的一名教师,1978年浙江大学恢复研究生招生后,万斌老师从青海考入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哲学原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82年,学校成立了德育教研室,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思想品德课和相关选修课,以后又增设了法律基础课,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德育课就并称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课”。在80年代以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看待,只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政治和思想教育的公共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作为一个学科得到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

伴随着改革开放向前推进,这一时期社会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广泛的要求,理论上也形成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成果。为适应社会需要,19844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决定采取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同年6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在六所高等院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批准包括浙江大学等6所高校,首批进行试点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以此为标志,浙江大学作为首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之一,迈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系统性规范化建设的新步伐。

1990年,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成立,并在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的基础上增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已开始正式招生,每年招收12名硕士研究生。翌年,万斌教授担任马列教研室副主任,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在主持工作期间,一方面,万斌教授在学术上以高质量的文章和成果成为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引领老师们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学科点的教师们在认真完成繁重教学任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也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不断提高科研水平。雄厚的科研实力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万斌教授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专家一直在思考和酝酿设立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博士学位点的问题。

1994-2006年,万斌教授因工作需要先后调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但是他始终没有离开浙江大学马列学科,一如既往在学科建设上劳心劳力,坚持引领学科的发展,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工作调往省里以后,万斌教授在更大的平台上支持学科的建设,为学科建设争取好的资源。终于,在2001年,万斌教授作为学科负责人申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获批,开始招收博生研究生。2006年初又获得全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这标志着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层次上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学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多年以来将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提到学科高度进行建设的愿望得到实现。

1999年四校合并成立了新浙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几经变迁,学科依托的思政系先后隶属于法学院、教育学院,到20093月才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直属学院: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而在调整变动中,学科点的老师因分流、合并有很大的变动,很多教师去了条件更好、更大的院系,仍然在“两课”战线上工作的教师数量并不多,思政教研部独立以后,坚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的教师只有44名,而万斌教授正是其中之一。而此时学科点也面临了博士点获批以来的最大问题:博导稀缺。随着陈湘舸老师退休,对于本来人才稀缺的学科点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整个学科点只有万斌教授一个博导支撑,而此时万斌教授也已过退休年龄。在这种艰难的情形下,万斌教授完全可以以到退休年龄为由拒绝,过轻松悠闲的生活。但是他毫不犹豫接受延聘,继续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默默奉献。尽管万斌教授已六十多岁,但是他对待教学工作依然精神饱满,在学术上依然思维敏捷,善于吸收新的事物,对于国家的新发展和学科的新动态始终保持着高度敏感性和真灼的见地,保持着一个学者在年富力强时期的状态,每年依然有高质量、高产量的学术成果,引领着学科的发展。他坚持每年带硕士、带博士,毅然承担整个学科点负责人的工作,成为学科的中流砥柱,完全看不出岁月在他学术生涯上的消磨,反而让他更加睿智和开阔,散发更大的学术活力。2009年和2011年,万斌教授每年带7-8名博士及2名硕士,坚持每周给博士生、硕士生上课,他的课生动幽默又蕴涵哲理,深入浅出,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2012年,万斌教授曾因病住院,但是当他身体稍微恢复就立即出来给博士生上课,上完课后再回医院接受治疗,承担的教学工作一点都没有耽误。万斌教授在一般人退休的年纪做好了一个人在壮年时期做的工作,他作为顶梁柱支撑起一个学科在关键时期的发展,而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这种无私的精神让人不禁动容。

所幸,万斌教授的坚守没有白费,他的坚持和奉献有了回报。近年来,新的学术血液注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马列人正以勃勃生机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撰写: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博士生  黄芳(原文有删改)

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