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院动态

共铸辉煌七十载 青春奋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重走浙大西迁第一站建德

编辑: 时间:2019年06月25日 访问次数:1240

追寻西迁文脉,弘扬求是精神。2019年6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共铸辉煌七十载,青春奋进新时代”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浙大西迁”第一站——建德梅城。实践团成员们实地走访办学与求学旧址,上党课、听讲解,近距离感受历久弥新的求是精神。

上午,实践团一行来到了严州中学。在严州中学古朴典雅的校史馆内,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晓霞老师首先进行了简短的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启动及动员大会,勉励同学们通过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中的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活动,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历史怎样诉说“浙大西迁”的往事?“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战火很快延烧到浙江。11月,竺可桢校长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及部分家属,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开始西迁,流亡办学。就这样历史上著名的“浙大西迁”“文军西征”启程了,而第一站,就选在了严州的梅城。”身为历史老师的严州中学校长胡建根为我们娓娓道来“浙大西迁”在梅城的故事。现实又如何回答历史?“在西迁中形成的包含奋斗精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科学精神的‘求是’精神,构成浙大学子的精神力量,青年当延续好求是精神,接续奋斗、凯歌前行,与历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名字一起,分享‘浙大人’这个光荣的称号,共同承担起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实践团指导教师张立程老师这样讲述浙大西迁精神与当代青年使命。


下午,实践团成员们在细雨绵绵中参观了梅城。梅城位于建德市境内富春江、新安江和兰江交汇处,是古睦州府、严州府、建德县的治所,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实践团成员们登上临江的城墙,穿过福运门、澄清门、建德侯坊,步行来到浙江大学西迁建德办学旧址中的“竺可桢旧居”。这里曾是浙大一名教员的娘家,因当时学校迁至梅城后,由于人数多,校总部办工室设在总府前方宅,教室分设在林场、天主堂、孔庙等处,宿舍在中心小学、万源当、东门街一带民房,竺校长一家就居住于此。今天的梅城在建设美丽城镇中不断发展,但办学旧址却被完好地保留下来,静静伫立在小城一角,斑驳的墙体,还能看出当初的精雕细琢。实践团成员们身处其中,在讲解员对这一桌一瓦的解说下,仿佛又回到浙大西迁建德时,茶余饭后,梅城镇街巷人头攒动,似一座“大学城”的热闹场面。



从1937年11月15日浙大师生全部迁入建德之12月24日开始迁离,浙大在建德办学不足两个月,但这两个月中浙大师生弦歌不辍,以学壮行,以知识分子独有的姿态宣告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的成员把建德作为社会实践的首站,重访浙大师生当年生活过的老街古巷,感悟竺可桢校长以“求是”治学的精神。作为2019年马院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开篇,马院学子必在接下来的行走中,更加坚定“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信念和初心,用青春岁月谱写时代华章。




(图片|徐施易  方兴蒲

文字|赵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