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1125室召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自评会。会议邀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丁晓强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华兴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蓉教授担任评估专家,其中,丁晓强教授任组长。校研工部副部长陈凯旋出席会议,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评估会。会议由学院院长、一级学科带头人刘同舫教授主持。
研工部副部长陈凯旋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历程及所取得的成绩。陈部长指出,浙江大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始单位之一,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该学科目前已成为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浙江省高校一流学科。希望以此次自评会为契机,推动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院党委书记李小东为各位评估专家颁发聘书。
学院副院长张彦教授代表学科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科学研究、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张彦副院长指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学科优势不明显、教师正高职称比例较低、师资年龄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和学科领军人物较缺乏、人才培养视野不开阔等问题,今后将进一步从完善学科体系、打造过硬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水平、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好学科建设工作。
评估专家认真听取了学科汇报、仔细审阅了学位授权点自评工作相关材料,充分肯定了其在培养方向、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支撑及制度配套等方面的工作,并从课程完善、学科协同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评估专家组组长、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丁晓强教授认为,近年来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学院要进一步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按照建设目标中的“三步走”战略,力争跻身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前列。丁教授指出,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探索本科生招生与培养制度,夯实理论功底,培养卓越人才;利用浙江省独特优势,加强“非公党建”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讲好中国故事。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华兴教授指出,学科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学院”、“学科”和“学生”。要充分发挥重点学院的特色和优势,争取学校优惠政策支持;要着力做好学科建设中的师资队伍和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和发掘现有人才队伍潜力、优化教师评职称制度,完善科研奖励和激励机制;要提高研究生培养数量和质量,创新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蓉教授认为,应该重点通过内部培养的方式,对具有较强学术研究潜能的中青年教师予以全力支持,促进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使学科教师队伍层次合理、力量充足。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教授认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进步速度快、改革力度大、创新意识强,并就学科建设中的教学与科研并重机制、本硕博人才一体化机制、基于研究中心整合校内各方研究力量与在座专家教授进行了充分探讨。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认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成果和水平逐年提高,但研究方向较为分散,应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形成特色优势,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学院副院长张彦教授代表学院进行学科表态。她表示,近几年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不足需要加强和改进,下一步将仔细梳理专家们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认真抓好落实,扎实开展整改,并就评估结果向学校做好反馈。
学院院长刘同舫教授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感谢。刘院长认为,评估专家指出的问题客观、公正、切中要害。通过本次专家评估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这将为继续推进学位点办学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