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17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研中心的9位老师利用考试周间隙南赴深圳、广州三所高校,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改革。
第一站是南方科技大学。这所学校虽然年轻但发展较快,强调与国际接轨,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该校思政中心主任王德军教授对南方科技大学及思政中心进行了介绍。该中心聘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祖嘉合教授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帅松林教授承担“基础”课程教学。关于今后加强和改进“基础”课的思路,祖嘉合教授认为,在教学手段上应该注重利用网络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注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对道德与社会发展、道德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实现高层次价值引领;在教学模式上应该采取专题教学、教学组的方式,注重实现教学与课本之间既有所遵循,又有所超越。帅松林教授指出,教育改革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基础”课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教师坚定的理想、崇高的信念影响和感染学生。
第二站是中山大学。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院长、郑哲书记、王仕民教授、古南永老师、盛志德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就课程建设进行深入交流。该校在备课方面,面临着如何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统一化结合的问题;在教学环节上,侧重学生的经典阅读,并尝试将学生的作品出版;在教学设计上,有老师尝试着打破教材固有的安排,将法律问题融入到每一讲中;在教学考核方面,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期末采取统考的形式。深入交流后,中山大学的同行们带领我们参观了几位教师的工作室。
第三站是华南理工大学。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良成书记、张国启副院长、谢加书教授、杨超副教授与我们就教学方式、教学改革进行交流和探讨。华南理工大学“基础”课程教授比例高、师资力量雄厚,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中,他们与学生处等单位合作,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马克主义理论与实践》,加深学生对国情的了解。同时,该课程教师还承担着全校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在考核方式上,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是教师自主命题、开放式题目以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占60%。
在交流间隙,我们一行瞻仰了位于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的邓小平塑像。该塑像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寄托了特区大步向前、实践创新的精神和深圳市民对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锋,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瞻仰邓小平塑像时,我们能够强烈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深圳、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的进步,也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相互切磋 砥砺前进——“基础”教研中心赴粤交流
编辑:zhugechong 时间:2017年11月24日 访问次数: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