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9日下午,全国“最美教师”、浙江大学“三育人”标兵苏德矿老师走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与同学们就“梦想追求、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主题进行交流,给予同学们中恳的经验分享和人生引导。
“从前有棵树,叫高数,上面挂了很多人;旁边有座坟,叫微积分,里面葬了很多人”,苏老师以这一则原创“段子”为开场,为同学们讲述了目前浙大数学课程的学习及考试情况,并告知同学们从大学之初上好基础课、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接着,苏老师结合自己的求学之梦和教师之梦为同学们精彩呈现了他的逐梦之旅。从两次申请上山下乡以获得高考资格,到夏制棒冰、冬弹棉花的保管员工作体验都给同学传递出顽强的苦中作乐之情。他分析比较自己高考志愿填写,强调要联系实际,灵活应对,更是以自己在中学任教之余手不释卷、认真夯实基础为例,告诫同学们不拘于现状,时刻心怀远方。最终,求是创新的浙大殿堂成了苏老师求学之梦的完美句点,也开启了他教师之梦的新起点。“做教师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穷尽毕生精力,把书教好,让更多的同学受益”。正是这样不断进取的理念指引着苏老师,让他与时俱进、永不停步。
最后,他以在接受学生采访时“对同学们有什么希望”这一问题的回答进行总结,寄语在场同学,希望同学们都要有梦想,要有能去世界一流大学深造的求学之梦、要有对生活冲满热情的爱情之梦、要有对工作永附动力的职业之梦、要有对未来抱有希望的生涯之梦。同时,他给同学们分享了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让同学们对大学生活如何更好度过有了直观的感受:“身残志坚”、“努力奋斗”的案例激励着同学们,退学学生反面的案例也给予同学们警省。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不管是相关课程的学习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苏老师都与同学们进行耐心、深入的讨论,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今年,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正能量进思修课堂”的课程改革探索,邀请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等走进课堂,分享人生经历、职业感悟、学习心得和生活故事,与专职老师一起解答同学们的困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项改革探索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对于课堂教学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文|姚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