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成果展示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

编辑:admin 作者:刘同舫 时间:2016年10月08日 访问次数:2098

书    名: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

作    者:刘同舫

出版信息: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追求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与根本价值诉求。在马克思多维度、多层次的学说体系中,人类解放理论无疑是具有统摄意义的核心理论。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是在西方大传统的滋养下创立起来的,其直接思想资源为马克思人类解放学说提供了丰厚的理论资源,并构成其深度理论背景。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纠结关系及其化解构成了马克思深刻、复杂的人类解放理论的逻辑基础与逻辑起点;多维度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张力构成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逻辑主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构成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逻辑归宿。

    对于通达人类解放的历史途径,西方学者基于各自理论背景和时代现实进行了不同的阐释与反思,其理论立场与观点可视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现实追问与理论延伸。

    当代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正是进行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举措。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马克思构建人类解放理论的思想源泉

一、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未来社会构想

(一)圣西门的实证哲学与实业制度

(二)傅立叶的“情欲引力定律”和劳动思想

(三)欧文的分工批判与“劳动公社”实践

(四)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的启迪

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世界历史观

(一)自由与解放: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二)历史与逻辑: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

(三)黑格尔思想之启示

三、费尔巴哈的人本学与人类学

(一)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建立

(二)费尔巴哈人类学思想的阐发

(三)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创立的新平台

四、马克思的家庭和人生经历的影响

(一)求索知识的艰辛道路与宏伟志向的确立

(二)流寓亡命的革命征程与谋求人类幸福的探索之路

(三)永恒不息的晚年战斗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

第二章  逻辑起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纠结

一、继承与批判: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

(一)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

(二)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二、内涵与外延: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逻辑透视

(一)资产阶级社会:内涵还是外延

(二)物质生产关系:何种意义上的替换

(三)从外延到内涵:马克思的逻辑进路

三、人类解放:超越市民社会的独特主题

(一)市民社会被超越的逻辑必然性

(二)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独特性

第三章  逻辑主线——多维度解放与人类解放之间的张力

一、人类解放中个体主体与社会力量维度的双重审视

(一)人类解放的个体主体维度

(二)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维度

二、政治解放:人类解放的历史前提

(一)政治解放的内容与形式

(二)政治解放的意义与限度

三、经济解放:人类解放的物质基础

(一)资本主义在社会力量层面的异化

(二)经济解放的核心:消除社会层面的异化力量

四、劳动解放:人类解放的内在动力

(一)异化劳动:资本主义之人的生活状态的表征

(二)劳动解放的源泉

五、文化解放:人类解放的智识策略

(一)从“文化话语权”到文化解放

(二)文化解放与无产阶级意识的建构

(三)文化解放的历史辩证法

第四章  逻辑归宿——社会形态嬗变与全面发展的境界

一、人类解放视域中的社会形态理论

(一)两次解放与“三大形态”

(二)“三大形态”何以更具根本性

(三)“三大形态”的“普照之光”

二、人类解放的最高境界与逻辑归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三)人类解放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第五章  西方的审视:对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阐释与回应

一、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一)对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化理解

(二)“健全的见识”与“历史集团”的解放观

(三)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接受与改造

二、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与人类解放的价值取向

(一)乌托邦精神的呼唤与人类精神的拯救

(二)对苏联社会主义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三)追求人类解放终极目标的积极哲学

三、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

(一)“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的爱欲解放

(二)人类解放的艺术与审美之途

(三)乌托邦式的解放美学

四、德里达的“幽灵”化遗产中的马克思主义精神

(一)马克思的精神是一种实现解放的精神

(二)马克思的精神是解放精神与批判精神的统一

(三)“延异”中解构马克思的解放精神

五、拉克劳、墨菲的激进多元民主立场

(一)基于话语理论的社会主义策略

(二)迈向人类解放的别径——激进多元民主

(三)激进多元民主:对马克思解放理论的误读

六、芬伯格的技术微政治学主张

(一)基于技术的解放政治学的构建

(二)激进民主转化的微政治学进路

(三)对芬伯格技术政治学理论的评析

第六章  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理想性与现实性

一、误解: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之混同

(一)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理解上的偏差

(二)混同理想性与现实性的不良后果

二、挖掘:现实性的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体系之构建

(一)构建现实性人类解放理论体系之必要

(二)构建现实性人类解放理论体系之要求

三、解决: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之升华

(一)科学发展观昭示人类解放的新途径

(二)对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发展观的反思

(三)增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自觉

四、成就:现实性的人类解放理论与和谐社会之建设

(一)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

(二)现实性的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拓展与成就

结语:追逐精神引领之巅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