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德国齐根大学哲学学部与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及人文学院相关研究所共同举办,由齐根大学哲学学部承办的“移民与身份中德双边研讨会“(Migration and Collective Identities)于2016年7月8-9日在齐根大学举行(http://www.uni-siegen.de/phil/aktuelles/vortraege/691702.html)。齐根大学国际政治系副主任、中世纪与近代史讲席教授阿夫康(RaphaelaAverkorn)主持并致辞,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同舫院长远程致辞,来自齐根大学6位青年学者与浙江大学的4位青年学者就移民与身份问题发表了论文8篇论文,齐根大学政治学教授巴林豪斯特(Prof. Sigrid Baringhorst)和公法学系教授莫根特豪勒(GerdMorgenthaler)主持会议并参加讨论。来自欧洲和亚洲的留学生参加旁听和讨论。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非常重视与齐根大学哲学学部的合作。自2013年签定合作协议以来,双方的合作富有成效,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人文学院,与齐根大学共同成功举办了四次双边会议。以此为基础,双方学者合作出版了《宗教评论》杂志,其中第一期《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世俗社会:问题与机遇》已经出版,第二期《欧亚一体化进程中的宗教间关系:宗教极端主义与邪教问题》正在编辑之中。
历次中德双边会议都是对国际、国内的现实形势和现实问题小规模的、真诚的、深入交流,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这次会议设置的主题“移民与身份及相关问题”,对于欧洲和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来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双方开展了跨价值观、跨文化、跨意识形态的学术的交流,同时也不回避真实问题和真实信息,不回避真实发生中的政治文化交流与冲突。这次会议就印度与欧盟之间的移民问题、希腊医生向欧盟的移民问题、当前拉丁美洲宗教与革命运动、中国的乡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相关问题、基督教与佛教对于中国与欧洲的身份碎片化的不同影响、中国的宗教现实问题和邪教防范问题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张新樟副教授就相对敏感的宗教现实问题和邪教防范问题做了“Relgious Problems andDistructiveCults in China andit'streatment“的讲座,从学理角度讲解了中国政府处理信仰问题的策略从”打“到”引“,再到”化“的演进,以及宗教工作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四条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学理与实践依据,通过思想类型从诺斯替主义向启示论转化的机制解释了法轮功等组织邪教化的过程及其邪教本质,澄清了法轮功恶意传播、影响恶劣的若干谣言。
会议期间,双方探讨了今年四月联合申请成功的Erasmus+(伊拉斯谟加强版)项目的实施细节,向齐根大学的国际生介绍了浙江大学相关学科的概况,鼓励齐根大学研究生来浙大访学,并向齐根大学学者介绍了今年十月份在浙江大学举办“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当代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筹备情况,邀请到了相关学者参会。
根据会议期间的初步商讨,第五次双边会议将于2017年9月在杭州举办,第六次双边会议在于2018年1月在齐根大学举办。浙江大学与齐根大学的这种小规模持续深入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双方学者个人之间的认同与感情,而且这种感情也将升华为双方院校之间长久的友谊,在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知名度的努力中留下探索的足迹。
张新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