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院动态

“西方教会对伊拉克战争的反应”与“公共神学、媒体与文化”讲座顺利举行

编辑:admin 时间:2015年11月23日 访问次数:1162

    宝石山之颠,西湖之畔,醉美深秋,享听盛宴。2015年11月2日,来自英国约克圣约翰大学(York St John University)的金昌焕教授(Sebastian Kim)在杭州抱朴道院举办了两场内部小型讲座。此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主办,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协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政治研究所张新樟副教授、汪建达副教授主持并翻译,马克思主义学院潘于旭副教授及博士生、研究生10余人参与了研讨。
    金焕昌教授是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圣约克大学神学与公共生活专业主任教授,《公共神学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Theology)创刊编辑,兼任剑桥大学亚洲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是公共神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出生于韩国,任教于英国,曾在印度调研宗教群体与社会的关系,对于宗教群体之间的冲突有切身感受,对于何以宗教人士在个人层面能够和平做人,但在宗教事务上却会施展暴力的问题有很深的关切。他对于基督教的社会作用、在国际冲突中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与我校国际政治政治研究所和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高度的契合,他在关于如何科学地评估宗教的社会作用方面的研究是宗教学学术界一个研究难点。
    上午举行的第一场小型讲座题为“西方教会对伊拉克战争的反应”(The Response of Western Churches to Iraq War)。金教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共公神学、公共神学的发展、已有的公共神学的研究中心、以及历史上包括朝国的民众运动在内的几次著名的公共神学运动、公共神学的方法论问题等。其中公共神学全球联盟(Global Network for Public Theology)组织以及《公共神学国际期刊》是值得国政所关注的机构和资料。金教授接着重点分析了教会对于伊拉克战争的反应,其基本的理论工具是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正义战争理论。他详细地阐述了教会中支持战争与反对战争的教会人士如何依据这套理论提出自己支持或反对战争的理由,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真实信息受情报部门和媒体的操控,教界在这次战争危机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反对战争的联盟,主要的教会机构保持沉默,使政府发动战争的行为没有遭遇足够强大的反对。
    下午举行了第二场讲座,主题为“公共神学、媒体与文化”(Public Theology, Media and Culture)。这场讲座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为我们阐述了媒体对于预防或激化宗教冲突的重要作用,以及舆论氛围和文化建设对于宗教和平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一个案例是2005-2006年丹麦卡通事件,金教授清晰地介绍了当时支持和反对出版涉及先知形象的卡通的双方的论证。支持者认为,好战的伊斯兰所要求的不是一般的平等对待,而是要求特殊对待,他们要求的不是尊重,而是服从,这是不可接受的。他们企图在恐怖气氛中开展辩论,这也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反对者认为,伊斯兰处于社会边缘,是未被代表、未能发声的群体,确保言论自由以不能造成对伊斯兰群体的伤害为前提。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年的查理周刊事件,突显了媒体应持何种立场依然是一个严峻的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二个事件是2008年2月主教威廉.若望关于伊斯兰教法问题的讲座引起的大争论。主教关于伊斯兰教法可以部分实施的观点引起了轩然大波,金教授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媒体被利益群体绑架、歪曲了这个事件所导致的。
    金教授性格细致和沉静,对问题的梳理非常清晰,很好地回应并解答了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张新樟副教授认为,公共神学所关注的许多问题也是我国关心宗教的社会作用的学者所关注的,在宗教的社会作用方面双方可以开展密切的学术交流。开展密切交流的小型讲座对于提升交流效果、提高外语水平、接触较为深入的学术问题具有独特的作用。深秋季节宝石山古树参天,千年道院人迹罕致,十分寂静,是一个探讨终极问题的好所在。讲座之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道院的法事,登临宝石流霞,俯瞰西湖景色,流连于山间古道,共同度过了深有感悟、深有收获的美好的一天。

(撰稿:胡秀锦,摄影:王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