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次“西溪哲学对话”于2015年10月28日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人文学院咖啡吧举行,此次主讲人为William E. Carroll教授。William E. Carroll教授是牛津大学布莱克法尔学院托马斯•阿奎那神学与科学研究员,神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康奈尔大学科学与宗教跨学科培养项目主任,泛美大学哲学系、辅仁大学哲学系以及武汉大学哲学系宗教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亚里士多德科学在中世界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接受,创造论的发展以及伽利略与宗教法庭的交锋。活动的主持人和翻译为陈玮博士,评论人为张新璋副教授,到场的学者还有浙江大学哲学系的徐向东教授与王俊副教授。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宗教与社会建设研究所协办。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宇宙论、形而上学以及从霍金到阿奎那的宇宙起源论”,Carroll教授反驳的要点是以霍金为代表的当代宇宙学家的观点,即我们不需要一个造物主,因为科学为宇宙起源所提供的论述,比诉诸某位造物主所做的任何论述都更为有力,自然法则解释了所有需要加以解释的东西。
从历史上看,大爆炸宇宙论断言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奇点(singularity)或始点(starting point),这个始点处于时空范畴外,也处于物理学的解释领域之外,那么宇宙就是在某一时刻开始存在的。《圣经》开篇的“in the beginning”意味着宇宙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因此必定存在着一个造物主,他是宇宙开始存在的原因。这种宇宙论以前一直为创世学说提供某种科学证明。反之,接受宇宙学新理论、预设有一个永恒的“大爆炸”系列的人,或者接受多元宇宙设想的人,他们否认宇宙有一个绝对的时间开端。按照这个想法,他们认为创世本身的可理解性是有问题的。然而,处于反对阵营的双方实际上持有同一种创世观,都认为创世与时间的开端联系紧密。
相较于其他反对者论证支持一种永恒宇宙的各种变体,霍金否认了宇宙的开端这一概念的可理解性。霍金认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根本上是时间性的,原因必须在时间上早于它产生的结果,而在所谓的开端处是没有时间的,既然时间并不存在,因而也就不可能存在大爆炸的原因。简而言之,没有时间就没有因果顺序,因而也就没有造物主。霍金和Mlodinow使用量子力学的深刻见解,认为空间和能量,这些基本元素是从“无”当中被自发的创造出来的,并不要求某种超自然的存在或是神的介入,而是自然地从物理法则中产生,就像达尔文说明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不需要诉诸最高存在者一样。关于存在之性质的终极问题现在是科学的地盘,而“哲学已死”,于是当代宇宙论消除了任何诉诸神圣能动性(divine agency)的需要。
但Carroll教授认为创世问题上存在的混淆正是将“宇宙是被创造出来的”和“宇宙具有一个时间上的开端”等同起来。宇宙学,以及其他所有自然科学,都提供了对于变化的说明,但它们并未提出形而上学和神学层面的创世问题,没有谈及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这恰是霍金和其他自然科学家犯的错误。不能够将“创世”与把各种元素聚集起来产生变化从而创造事物的“创造”等同起来。对此,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对我们有所帮。阿奎那在创造和变化之间做出了区分,创世涉及的是宇宙的起源而非其时间上的开端,正是这个区分使得他能够捍卫被创造的、同时又永恒存在的宇宙的可理解性。阿奎那的立场是,即使一个永恒存在的宇宙它也依然会有一个起源,它依然是被创造的。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用量子力学的观点将大爆炸说成是“从无中而来的量子隧道”,就能取消对造物主的需要。但Carroll教授认为,这样来解释大爆炸还是将创世看成是一种变化,而我们要恰当理解的创世不是变化。因此为大爆炸提供一种科学的说明并未对宇宙是不是被创造的这个问题提供任何说明。最终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这个基本的问题还是形而上学层面的问题。所以采用多元宇宙论和永恒的大爆炸系列的人其实没有挑战“被造”这个说法的基本特征。一个被造的宇宙不一定就是时间上有限的,无论存在什么样的宇宙,永恒的或有限的,上帝都是这个宇宙的创造者。形而上学追问的是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存在而不是“无”,Carroll教授从仅仅依赖一种在形而上学领域才能成立的分析,讲述了“被创造”意味着什么。
讲座后半段,在场师生与Carroll教授进行讨论,同学们发问条缕分明,教授回答论证清晰、举例精确,讨论的过程使大家收获颇多。
(刘露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