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学院动态

重温经典 | 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一)

编辑: 时间:2021年10月18日 访问次数:357

925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本学期第一次《资本论》精读会如期举行。线上线下共二百余名师生齐聚,在刘召峰、丁堡骏两位教授的带领下,共同感受《资本论》的思想魅力。

首先,刘老师开宗明义地指出为什么要读《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经典的著作,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从个人发展来说,阅读《资本论》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科研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马克思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变得更坚定、更勇敢。丁老师补充道,要认识到马克思的思想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学习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不能仅仅进行到的宣传,而是应当沿着马克思的脚步深入政治经济学中探索科学规律。除此之外,丁老师结合自身经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资本论》可以坚定理想、涵养心境、增加勇气。

为了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更好把握《资本论》的主要观点,刘老师首先解释了“资本”一词。刘老师认为,“资本”不是物,而是关系,是不平等的剥削关系,并且是被假象掩盖了的剥削关系。刘老师以“100万的用途”的例子引发同学们的思考:用100万买书自用和用100万开小型纺织厂雇佣工人干活,何者为资本?由此,刘老师得出结论,不能将“资本”与“钱”或“资源”等同。随后,刘老师批驳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认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不能和“人力资源”混淆。接下来,刘老师批驳了李嘉图派社会主义者“我们需要的是资本,而不是资本家”这一观点。如果排除了资本家,也就使劳动条件丧失了作为资本的性质。由此,刘老师指出,“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同时,刘老师辨析了“生产资料”与“资本”两个概念,指出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的物质要素”,而资本是“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若混淆二者,即等同于承认“没有资本就无法生产”,如此便间接论证了资本家的不可替代性,错误地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恒化了。

随后,刘老师援引《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剥削。“不管阶级对立具有什么样的形式,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却是过去各个世纪所共有的事实。”刘老师指出,剥削是客观事实,并非是马克思创造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不谈阶级社会和阶级剥削,其最核心的东西就被阉割掉了,没有了剥削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并不会对资本主义构成威胁。刘老师比较了奴隶主对奴隶、地主对佃农、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方式的异同点。在封建社会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形式下,剥削是显而易见的;而在雇佣劳动下,甚至剩余劳动或无酬劳动也表现为有酬劳动,商品交换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商品生产和交换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已经存在。奴隶主和奴隶之间,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并非建立在“商品交换”规律的基础上,此时的剥削与商品生产的关系是“外在”的。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了剥削与商品生产的“内在结合”,一方面,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是商品交换关系,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是比较发达的商品生产,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资本主义的剥削被“平等交换”这一假象掩盖起来了。刘老师还引申了“剩余价值”、“工资”、“利润”、“拜物教性质”、“拜物教观念”等概念,并表示会在接下来的《资本论》精读会上作出进一步的阐释。

最后,刘老师对否认资本剥削的种种说法进行了评析。对“利润是风险投资收益”这一观点,刘老师指出,利润不能创造收益,并追问:风险收益是如何被创造的?针对“人力资源理论”这一说法,刘老师指出,资本家可以凭借对资本的所有权而无需付出劳动就能获得利润、利息或地租,而拥有所有“人力资本”的雇佣劳动者则必须去劳动,因此人力资本理论是荒谬的。

接下来,刘老师就如何读《资本论》给出了建议。刘老师首先列举了《资本论》的部分核心思想,如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劳动产品与商品、金银与货币、生产资料与资本等。通过列举事实和提出问题的方式,刘老师引导同学们对这些核心思想进行思考,并指出,《资本论》是一个丰富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

在领读《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时,丁老师指出,马克思明确表示,与西欧资本主义处于同一时代的俄国应该发展其农村公社的特殊历史条件,就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马克思坚决反对将其“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马克思认为英国的今天就是德国的明天,又认为俄国会走一条不同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否违背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理论?同学们课下可以积极思考和写作。

最后,刘老师回答了同学的提问。如“我是理科生,为什么要学《资本论》?”“我的专业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要读《资本论》?”针对这两个问题,刘老师强调,作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的《资本论》,包含着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历史观等,在多个领域都有重大理论贡献,应当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重鉴别优与劣、对与错,挖掘《资本论》里的“珍珠”。关于“《资本论》太厚、太难”这一问题,刘老师强调读《资本论》要积少成多,不要有畏难情绪,书中最难懂的部分,会有老师领读,这坚定了同学们研读《资本论》的信心。

此次精读会,两位老师用生动通俗、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和阅读方法,帮助同学们开拓阅读思路和减轻畏难情绪,鼓励树立远大理想、勇攀科学高峰,同学们以“学者”的心态来读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争取将来到社会上大有作为。

文字:崔晨茜|陈柳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