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其他  成果展示

《马克思的解放哲学》

编辑:admin 时间:2016年01月26日 访问次数:1987

书    名:马克思的解放哲学

作    者:刘同舫

出版信息: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内容简介:该书通过对马克思文本中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史与原问题的研究与仰望,来揭示马克思学说的原初意义:阐述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深度背景与历史前提;重点探讨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类型划分、实现条件、依靠力量、演进历程;从动态分析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理论前提、解放道路、解放主题等问题认识上所发生的深刻思想转变;全面论证人类解放的必要性、阶段性、整体性与可能性;剖析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后续效应即西方学者的理论阐释与回应。

目录:

第一章  呼唤: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激情萌发

第一节  浪漫主义的熏陶

一、浪漫主义感染下成长的马克思

二、马克思思想中的浪漫主义遗存

第二节  意识哲学的激荡

一、博士论文主题的由来

二、意识哲学的展开

三、哲学救赎的深意

第三节  人道主义的力量

一、现实的人:人道主义的主体

二、实践:人道主义的实现途径

三、共产主义:人道主义的归属

第二章  探索: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具体构筑

第一节  人类解放类型学的划分

一、政治解放:实现人类解放的基本前提

二、经济解放:提供人类解放的物质基础

三、文化解放:展现人类解放的智识策略

第二节  人类解放实现条件的提出

一、真正的共同体——建立政治的基础

二、生产力增长——发展经济的根本

三、革命价值立场——引导文化的方向

第三节  人类解放依靠力量的确认

一、哲学:形而上的思辨和形而下的实践

二、无产阶级:历史终结者和时代开拓者

第四节  人类解放发展历程的勘察

一、基督教国家:宗教与政治的共谋

二、政治国家:过渡性的角色定位

三、后政治国家:民主与自由的现实展现

第三章  演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宏观变化

第一节  从理论继承到革命建构的解放逻辑

一、理论继承的多元性及其本质性扬弃

二、马克思与康德、黑格尔的相遇

三、以解放为轴心的理论建构

第二节  从应然到实然:马克思社会批判的价值取向转变

一、哲学向经济学学科批判的转向

二、应然预设到实然结果追求的转换

三、实然价值取向的社会批判:通往解放的核心分析方式

第三节  从欧洲到全球解放视域的拓展

一、解放规划的欧洲中心论是否成立

二、理论中断还是理论延续

三、何种意义的拓展及其根源

第四章  确立: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全面论证

第一节  人类解放的必要性论证

一、人与自然:从主奴对抗达至本质统一

二、社会关系:由外在于人转向服务于人

三、人与自身:从身体遮蔽回到身体澄明

第二节  人类解放的可能性论证

一、在哲学本体论的求索中发掘根据

二、在现实社会的批判中探求希望

三、在论证方法的甄别中获得支撑

第三节  人类解放的阶段性论证

一、早期阶段:反思人之生存哲学的深层结构

二、中期阶段:建构社会历史理论的中层结构

三、晚期阶段:演绎具体实践结论的袁层结构

第四节  人类解放的整体性论证

一、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现实性的澄明与革命性改造

二、多向度的解放:人类解放的路径阐述与历史转换

三、共产主义运动:自由个性的物质保障与理论构想

第五章  拓展: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理论延伸

第一节  革命时代的解放求索:列宁与卢卡奇

一、列宁对马克思解放思想的理论推进与革命践行

二、物化与总体性:卢卡奇延伸马克思解放思想的关键语

第二节  工业时代的解放思考: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

一、交往理性重置:哈贝马斯解放思想的逻辑主线

二、人的本质解放:马尔库塞艺术与审美的解放美学

第三节  消费时代的解放反思: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

一、文化革命: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解放方案

二、象征交换:鲍德里亚超越符号消费社会的解放策略

第六章  结合: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实现方式

第一节  人类解放思想的苏联实践及深刻教训

一、意识形态的宿命论色彩

二、解放形式困境的陷入

三、官僚主义造成自由个性的压制

第二节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与中国道路

一、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在理想与现实上的混同

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升华

三、现实性的人类解放思想与中国模式

附录  启蒙理性及现代性:马克思的批判性重构

主要参考文献

结语  解放:马克思哲学的轴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