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术工作坊第33期在成均苑3幢502会议室顺利举行。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老师应邀作“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问题”专题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所长刘召峰老师主持。
黄老师就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十五个主题进行了详细剖析。在“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论与世界体系的关系问题”方面,黄老师强调了关于世界体系的起源是一还是多以及其建构的核心内容等问题在理论内部发生了分歧,需要重新回顾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论述,反思当下新世界格局的构建。
接下来,黄老师提及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构问题”。他不仅剖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以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与詹姆斯·奥康纳为代表的两大阵营,还进一步提出要深入探究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生态正义的讨论、女性主义的生态哲学、马恩生态思想的异同比较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具有生态主义维度等问题。
在“马克思的金融理论与金融资本主义批判问题”中,黄老师指出了几个可供分析的方面,一是全球性金融与一国范围内金融的本质区别;二是全球性金融背景下劳动者、生产者、消费者乃至资本家的个体地位;三是全球性金融是否蕴含着革命的可能以及它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随后,黄老师又围绕着“马克思的机器思想与对人工智能的反思问题”,提出不仅要思考强人工智能与生命结合是否可能及其所引发的伦理问题,还要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释人工智能时代下“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等概念产生的新变化。
另外,黄老师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把握“马克思的正义观与自由主义正义理论批判问题”,一是要探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反思马克思的正义观过程中所存在的方法论缺陷;二是要分析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内在于还是外在于生产方式的;三是要判断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属于政治哲学还是伦理学;四是要思考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否有低阶、高阶之分;五是要深化对凯·尼尔森关于马克思的正义观阐释的批判。
针对“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与生活美学建构问题”,黄老师认为应当进一步思考生活美学与一般美学在主客体、建构途径等方面的差别,明晰生活美学的建构界限,回应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具有美学向度等问题。
此后,黄老师就“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对数字资本主义批判问题”指出,要注意“数字资本”与“一般资本”、“数字劳动异化”与“一般劳动异化”的区别。
他根据“马克思的法权思想与资本主义法权批判问题”,强调了深化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黄老师提出,要不断发掘黑格尔与马克思在法学层面的具体环节差异,探究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非政治秩序的样态。
接着,黄老师针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革命主体的重构问题”,强调了需要着重关注的学术热点,一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革命主体的方法论是辩证法、分析哲学还是其它;二是不同的革命主体之间是否可以形成稳定的联合;三是如果革命主体可以形成稳定联合,是否需要统筹组织的领导核心。
在关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实践智慧的复兴问题”讨论中,黄老师认为应当进一步关注实践推理的形式化问题,理解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理论的内部差别,分析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在何种意义上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思想,又对其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除此之外,黄老师还围绕着“媒介资本主义与符号批判问题”、“空间生产与城市批判”、“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微观权力批判与身体理论”、“对新冠疫情在资本主义世界大流行的哲学反思”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讲解,并针对性地分析了其中的重点问题。
最后,黄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本次讲座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储备,还为同学们的科研选题提供了方向指导,令大家受益匪浅。刘老师鼓励同学们开阔学术视野、打好学术基础,“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观点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创新能力。
新闻中心
文字:陈璐
图片:杨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