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学术动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成果推介(第19期)

编辑: 时间:2023年04月15日 访问次数:512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不应辜负了这个时代,必须以不辍之笔耕“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为此,特设立“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成果推介”栏目,分享本学院教师和科研人员阶段性的学术成果,以期鼓励理论界的交流和对话。

1.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依据:生产方式的创新性发展

作者:刘同舫  

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

摘要:人类文明的变迁与社会形态的嬗变具有一致性,判断文明形态演进的依据在于生产方式的发展状态。从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看,实践的发展决定文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人类实践的高度,是人类文明变迁的动力源泉。从人类文明秩序的形成看,人类文明秩序既不由先验理性所设计,也不是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自然演化,而是受到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定,蕴含着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以对“现实的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解放为内驱动力,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追求平衡和充分,在生产关系的构建中凸显人的主体性,力求以生产方式的创新性发展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局限,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哲学规定

作者:刘同舫

期刊:《宁夏社会科学》2023年第1

摘要: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追问与反思是哲学史上历久弥新的主题。费尔巴哈在对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的批判中探讨了人的本质问题,创立了人本主义哲学,但他没有回答人如何从自然存在过渡到社会存在的问题。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抽象理解,并在揭露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局限性的进程中,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强调社会关系的动态性、实践性、多样性以及有机构成性等多重哲学规定。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是一场终结抽象的人的本质观的哲学革命,这一论断对认识作为整体的人的本质和具体的个人具有重要意义。  

3.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

作者:刘同舫; 刘田

期刊:《学术研究》2023年第1

摘要: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西方中心论话语霸权的理性反思,又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总结,深刻呈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辩证统一。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足中国实际的原发性理论创新,学界的理论探索为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良好开端,但创建之路仍面临中国自主性概念和理论范畴相对欠缺,以及学界已有成果难以达成共识的现实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投入与实践变化为创建“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深厚基础,但“中国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建从一种可能转变为现实,还必须把握学术共同体应有的内在原则,即呈现共同的理论旨趣与学术命题、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以及具备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

4.从批判性到建构性: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时代转换”

作者:刘同舫  

期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伴随社会历史图景的不断丰富,其方法论呈现出由批判性阐述到建构性创造的“时代转换”,这种“时代转换”是理论自身历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永葆生命力、影响力与感召力的关键所在。批判性与建构性有机统一的方法论特质为历史唯物主义实现“时代转换”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实现“时代转换”提供了现实契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与贡献为“时代转换”厚植了实践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与实践方案的提出则是“时代转换”在当下的集中呈现。

5.节奏的历史与历史的节奏——《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的历史分析及其蕴含的方法论

作者:刘同舫

期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3年第1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历史奥秘的揭示可以通过节奏的历史和历史的节奏的辩证分析加以具体呈现。节奏的历史既作为历史本体指向历史本身,又在历史认识维度表现为历史的具体存在状态。在《共产党宣言》中,节奏的历史是以“社会结构”为基础展开的阶级斗争的历史,通过资产阶级自身发展所引起的历史速率表现出来;历史的节奏不是强调历史事件具有重复性,也不是指涉“历史结构”的重复,而是强调历史规律的重复,其作为历史规律的具体表征体现在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中。《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的历史分析内蕴阶级分析法、历史性方法以及总体性方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6.“资本来到世间”的真实写照与资本蕴含的辩证法

作者:刘同舫  

期刊:《江苏社会科学》2023年第1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著名论断:“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原始积累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又是“资本来到世间”的真实写照,马克思形象地描摹出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面目和充满罪恶的掠夺史。“资本来到世间”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马克思的理论视域中,现代性的生成与资本的历史出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资本来到世间”的过程就是现代性的生成过程,资本现代性有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突破“资本原罪”的理论局限,科学认识资本的二重性,在社会历史视域中展开对资本的理性解构,在认识、利用和驾驭资本的过程中超越资本现代性。

7.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作者:代玉启

期刊:《学术界》2023年第1

摘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充分体现了社会认识论、群众史观与实践辩证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反映了生成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奠定了自我革命的生成论基础。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前提和人民利益的价值导向,保有群众路线的基本生命线,锻造了自我革命的价值论基础。以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效统合、自我批评与敢于斗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自我革命的方法论基础。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需要持续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在持续解决好大党独有难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8.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三重维度及其系统构建

作者:代玉启

期刊:《求索》2023年第1

摘要:话语是思想的结晶和时代的缩影,以话语的变迁脉络、建构维度、系统整合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解析中国现代化进程和规律的重要抓手。从政治维度、学术维度、生活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面向未来,需要以政治维度话语为引领,融合学术维度、生活维度话语阐释,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维度话语的亲和力、学术维度话语的解释力、生活维度话语的吸引力,构建“政治—学术—生活”三个维度相辅相成、交流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系。  

9.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与路

作者:代玉启; 程凌洲

期刊:《北京教育(德育)2023年第1

摘要:加快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应有之义。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要旨,教师学懂弄通是前提和基础、真懂真用教材和教法是基本保障、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是落脚点。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层次,需要通过整体性融入把握思想主旨、通过比对式融入剖析全新论断、通过深层次融入传递精神气象。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思路,在方法论层面注重“专题讲授”+“有机嵌入”,在话语论层面注重“政治传播、学理阐释、文化支撑”兼顾,在场域论层面注重“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在主体论层面注重“思政课教师”+“多元化队伍”协同育人。

10.从世界大视野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创新

作者:成龙

期刊:《学术界》2023年第2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模式的重大创新。相对于英美式现代化、苏联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创新突出表现在:人民主体、劳动本位的价值取向创新;注重效率、保障公平的经济形态创新;多元协商、全程民主的国家制度创新;古今中外、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互利共赢、命运与共的世界治理体系创新;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创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植根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吸取世界现代化的有益经验,则是实现这种独特创新的基本前提,贯穿于每一创新的始终。   

11.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科学思维

作者:付文军

期刊:《社会科学辑刊》2023年第1

摘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需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指导。以辩证思维全面审视共同富裕,就要处理好物质与精神、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平衡。要以历史思维来省思共同富裕的过程性质,就要置身历史语境、遵循历史规律和总结历史经验以规划其美好蓝图。要以系统思维来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就要在各方要素的协同联动和有机体系中系统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以战略思维来推进共同富裕,就要加强顶层设计,有重点、有步骤地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要以底线思维来分析共同富裕的推进之路,就要在守底线的基础上妥善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以创新思维来引领共同富裕,就要全面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并创造性地激发经济活力。要以科学思维引领共同富裕的实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迎来全新的局面

12.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辩证法蕴涵

作者:付文军

期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兼具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复合型、辩证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世界历史发展总体态势而展开的现代化的中国样态,它是一种“在开拓中前进的”现代化实践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底色与特质,它在道路抉择层面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在制度支撑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目标层面坚持以引领人类文明并迈向共产主义为目标。究其实,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道路,它将“人民至上”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关系本质、存在价值与发展前景。作为现代化求索的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规律认知与实践创新的融合、使命思维与时代重任的结合、阶段目标与总体前景的统一、真理求索与价值彰显的会通。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贡献更为磅礴的积极力量。

13.以唯物史观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

作者:丁堡骏

期刊:《当代经济研究》2023年第1

摘要: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意义,必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唯物史观的理论形态和它的应用范式。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

14.基于国家—社会分析的党组织属性识别与分类建设

作者:皇甫鑫; 陈国权

期刊:《江海学刊》2023年第1

摘要: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组织体系是理解中国政治的关键。在国家—社会的分析视野下,中国共产党490多万个党组织通过嵌入国家体系与社会体系的方式形成了从国家性质党组织到社会性质党组织的连续谱。实践中,由于没有清晰认识和科学区分党组织的不同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效能的发挥。因此,需要在坚持党的政治原则的基础上依据党组织的不同类型分别引入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通过党组织双向嵌入的方式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合作关系,从而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整体水平。

15.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生命权利与健康正义

作者:余根雄

期刊:《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

摘要:如何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无法逃避的挑战,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不仅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实践应用,更关涉到卫生健康观念的理论定向。这一理论定向对人类生命健康的捍卫旨在赋予生命权利和健康正义特殊的内涵与意义。生命权利的基本结构是以生存权保障生命活动的持续性;以健康权维护身体机能的完整性;以发展权促进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健康正义的主旨则在于建立科学的分配原则以保障公共卫生危机下的生命权利。根据生命权利的结构,健康正义内含三个维度:生命维度,体现为医疗资源的分配正义;生活维度,体现为生活资料的分配正义;生产维度,体现为生产供给的分配正义。健康正义的分配原则展开为医疗资源的优先原则、生活资料的需要原则、生产供给的差异原则,且三原则是内在统一的。

16.恩格斯对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双重批判及当代启示——以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靳思远

期刊:《思想教育研究》2023年第1

摘要:19世纪9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遭遇了来自以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和“青年派”机会主义思潮的双重挑战。为澄清巴尔特和“青年派”制造的理论迷雾,消除社会民主党内外错误思潮引致的思想混乱,澄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价值,恩格斯晚年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严整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既态度坚定地批判巴尔特对马克思主义的强制阐释,又旗帜鲜明地驳斥“青年派”的错误论调。恩格斯在对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双重批判中所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所彰显出来的以守正创新的思想原则将捍卫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的理论品格,对于我们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标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高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7.新自由主义话语霸权:生成及终结

作者:靳思远

期刊:《理论导刊》2023年第1

摘要:新自由主义话语是西方输出其意识形态的主要工具。在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新自由主义话语借助学术包装,跃升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借助发展优势,进行话语空间扩张;借助资本优势,剑指他国发展道路与政治制度,最终生成话语霸权。事实上,从理论假设来看,新自由主义话语秉持错误的方法论原则;从话语目的来看,新自由主义话语旨在塑造“唯我独尊”的话语世界;从话语立场来看,新自由主义话语服务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从话语结果来看,新自由主义话语不仅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根源性矛盾,还给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带来灾难;从话语发展趋势来看,新自由主义的“神话”终将被戳破,并退出历史舞台。终结新自由主义话语霸权,需要破除西方现代性的“唯一”神话,揭示新自由主义话语的虚伪性;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还世界以现代性的多元图景;不断增强国家硬实力,用实践批判终结新自由主义话语霸权。

18.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系统建构及其经验传承

作者:崔浩; 郭子璇

期刊:《行政科学论坛》2023年第1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变化和党自身发展要求建构新型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引领,坚持毛泽东思想为党内思想文化指导,系统建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作风文化,党内政治文化逐步走向定型与成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新闻中心

资料收集及整理:张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