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青年学术工作坊|安启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问题

编辑: 时间:2022年11月22日 访问次数:1056


114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术工作坊第30期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3521室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安启念教授作了题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问题》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召峰教授主持,近300名校内外师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

安启念教授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发表将近100年来,学界对于这一文本的逻辑结构等一些基本问题仍缺乏深入的认识。针对西方学者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体现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的重要文本,认为马克思在这里是一位人道主义者,而不是一位革命家,安启念教授指出这是从根本上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本思想做了错误的解读。安启念教授认为人道主义的解读只是涉及价值理性,而没有涉及到工具理性。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在于实现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结合,这一结合正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早完成的

一、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意义

(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概念的提出。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是由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20世纪初提出。价值理性是思考人的行为活动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理性,这一目标可以是伦理学的或宗教的,是和人的内在的、精神上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工具理性是从外在的角度思考如何实现价值目标的理性。

之所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20世纪初被提出,是由于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暴露出诸多问题,出现了人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不一致的现实情况。

(二)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相较于其他理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言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劳动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人的劳动实践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活动。人的一切劳动实践活动都有两个因素:第一,劳动实践活动的目的,这里体现了价值理性;第二。劳动实践活动的实践方案,这里体现了工具理性。

1.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价值目标就是追求财富、进而满足个人欲望,工具理性则体现在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通过发展生产实现追求财富和满足欲望的价值目标。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统一体现在追求物质财富、满足个人欲望这样一种人作为动物的本性的要求。

但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即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发现资本主义的价值目标存在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把满足人的物质欲望作为价值目标,而是以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为价值目标。人的劳动实践活动体现了工具理性,进而追求物质财富。因此,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似乎是对立的,怎样使二者统一起来对于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

2.根据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物质生产力。资本主义起初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逐渐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将灭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使无产阶级有了阶级觉悟,成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力量。因此,唯物史观的提出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使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有了阶级觉悟。同样,《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结尾也指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生产力的阻碍和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

但资本主义制度至今仍显示出活力和物质生产力的较大的发展空间。尽管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仍无法避免,但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采取凯恩斯主义等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减小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因此,有必要思考并从理论上加以回答共产主义价值目标所体现的价值理性和唯物史观所体现的工具理性的关系。

3.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实践来看,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的探索仍然在路上。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逻辑结构

(一)笔记本I中的异化劳动。安启念教授指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在三个笔记本上,笔记本I的前面大部分是马克思当时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著作时对社会上主要的三个阶级(资本家、工人、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所写的摘录,后半部分即“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部分是马克思在摘录之后所写的感想:1.工人与自己的产品异化。工人生产的产品不属于他,而属于与劳动者对立的资本家。资本家手中的财富是靠剥削工人而得来,进而依靠手中剥削而来的财富奴役、剥削工人。2.工人与劳动活动异化。工人在劳动活动中不是为自己生产,而是为资本家生产,劳动活动对工人而言成为一种痛苦,因此“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3.工人与类本质异化。人的类本质是劳动活动,但由于工人与劳动活动异化,因此就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4.人与人相异化。人与人有了利益冲突(剥削关系),人与人的团结、友爱、和谐也就不再存在,即人丧失了社会性。安启念教授进而指出,马克思用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是对资本主义的价值上的、道德上的谴责,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价值理性。

(二)笔记本II中的异化的产生根源。安启念教授指出马克思在笔记本I结尾提出要在之后研究异化产生的根源,而异化劳动是随着私有财产产生的,因此寻找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要寻找私有财产产生的根源。笔记本II大部分已遗失,仅存4页,但根据逻辑推论可以得出笔记本II的内容应该是对私有财产起源的考察。此外,笔记本III的绝大多数内容是对笔记本II39页的补充,其中提到“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这样可以根据笔记本III中考察异化的扬弃推断得知笔记本II应该是考察了异化的产生。而异化和私有财产的产生和消灭都是依靠人的劳动实践活动。

(三)笔记本III中的共产主义。安启念教授指出,笔记本III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考察异化的消除,即共产主义。马克思在笔记本III中对共产主义的讨论共有7个要点。

1.马克思在第3个要点讨论了他对于共产主义的理解:“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可见,区别于通常理解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在这里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更多是从人出发,以人异化了的类本质(即人的劳动实践活动,其特点是自由和社会性)的复归为目标。

2.马克思在第4个要点指出,人的本质的复归的物质条件及其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尽管工人创造的财富以异化的形式被资本家剥削,但毕竟丰富了物质产品、人的生活的内容、人所能接触的对象,这些对象又将反过来影响人自身,如人的审美等感觉能力的全面释放就是以人的劳动实践活动改造的自然界即人化的自然或创造的物质对象的丰富为前提。

3.马克思在第5个要点提出了自己的历史观:“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安启念教授指出,马克思通过这一历史观做出总结:共产主义是一种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不断改变环境,被改造了的环境进而影响人,促进人的发展。安启念教授认为,在这一历史观中“通过人的劳动”体现了工具理性,“人通过人的劳动诞生”即人的异化的消除、类本质的复归,这里体现了价值理性,马克思在这里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结合在一起。这样,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性才不是空想,而是真正可以实现的科学。

同时,这一历史观找到了历史发展的真正的动力和机制。马克思的历史观的着眼点不在于自然界、社会,而在于人。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集中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共产主义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人的异化了的本质回归人自身。但马克思的历史观同时包括了社会和自然界。“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产过程”即自然界的发展过程,而人创造的自然对象中也包括劳动工具,人创造的劳动工具决定人的分工。分工是人和人之间社会关系最基本的内容。在人的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工具的发展会引起分工的发展,进而引起社会的发展即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发展。马克思在这里的历史观也就包括了自然界层面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层面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而人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也随之发展。可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找到了历史发展的真正的动力即人的劳动实践活动。

4.马克思在第6个要点提出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这部分内容看似和前面的内容关系不大,实际上和前面的内容有紧密的关系,马克思在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自己的历史观就是来自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唯物主义改造。马克思在这一部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做了概括:“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做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做非对象化,看做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这里正是马克思的历史观:“整个所谓世界历史

外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的来源。

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安启念教授指出,通常理解的唯物史观经典表述中难以体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和结合,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历史观则很好地体现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结合。

安启念教授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历史观是区别于只注重社会层面的通常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包括了人、自然界、社会的“大唯物史观”,自然界和人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即人改变自然环境,被人改变的自然环境又改变人自身。因为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在于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追求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追求财富的发展和对人物质欲望的满足的价值目标是无限的,而自然界是有限度的,这样就论证了资本主义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对立,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

最后,刘召峰教授感谢安启念教授的精彩讲座,并请安启念教授向听众展示了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做的批注,勉励参加本次活动的马院研究生要像安启念教授学习如何做学问。

图片:张一诺

文字:张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