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当前位置 : 首页  校友之家  校友活动

校庆12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编辑: 时间:2022年05月20日 访问次数:394

为庆祝浙江大学建校125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隆重推出“名师·校友 云端课堂”系列学术活动,诚邀广大校友和全院师生一起相聚云端,共享由刘同舫教授、段治文教授、张应杭教授、代玉启教授和包大为研究员5位名师大咖带来的学术盛宴,以期和广大校友一同感悟理论魅力,激荡思想火花,畅叙师生情谊,共商学院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516日下午,“名师·校友 云端课堂”系列学术活动第一讲顺利开讲,本次讲座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反思与前瞻”为主题,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同舫教授主讲。千余名校友、师生相聚云端课堂,共飨理论盛宴。刘同舫教授以“审视问题——破解思路”为线索,分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意识、问题意识、基本路径、国际视野中存在的问题与破解思路。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呈现多元主体结构,缺乏清晰的边界意识。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明晰“马克思主义学科要研究什么”。首先应当把握一级学科的整体性;其次要明确二级学科的特殊性;最后还应当加强学科体系的完备性,兼顾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政治性与现实性。马院师生应当强化学科意识的自觉性,彰显“马院姓马、在马研马”的鲜明导向和理论特征。

    第二,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相对缺乏“问题意识”,体现在提问方式不够实事求是,批判有余而建构不足,回应时代问题不够有力等方面。问题意识是思考、提问、构想问题的思维特性,应当予以重视。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发掘有重大意义的真问题;二是坚持破与立、批判与建构的统一;三是加强多维对话,发现核心问题;四是关注重大现实问题,聚焦理论热点。

    第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路径存在过度诠释经典文本、盲目追随西方学者、“走近”但“停留于”马克思等问题,陷入了“为研究而研究”的迷雾与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首先要尊重客观文本的书写逻辑,完成“当代人”与“历史人”的视野转换;其次应辩证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既不能“流于表面”地随波逐流,也不能“囫囵吞枣”地全盘照收;最后应当从“走近”马克思到“走出”马克思,在对现实性问题的关切中实现从“理解”马克思到“运用”马克思的转向。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国际视野上,存在中国化和国际化研究的相对孤立、比较式思维主观二元对立困境、学术话语的解释力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拓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国际视野,在研究主题上要从特殊走向一般,既要解读中国理念也要放眼世界未来;在理论资源上要从单一走向多元,以“合作式”弥补“比较式思维”的缺陷;在学术话语上要从封闭走向融通,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提炼标志性成果,建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

刘同舫教授认为,每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当在严谨的思考和问题的审视中,树立学科意识、提升问题意识、创新研究路径以及秉持国际视野,不断增强理论自觉,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贡献力量。

    参与讲座的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在云端课堂中积极互动、发表感言,纷纷表示刘同舫教授的“云端讲座”理论深刻、见解独到,既洞察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和理论困境,又指明了破解问题的方向和路径,是一场高屋建瓴、开拓视野的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