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重温经典|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七)

编辑: 时间:2022年03月22日 访问次数:295

35下午两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读书会第十次读书活动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3521室举办。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由我院丁堡骏教授、刘召峰教授领读《资本论》第六卷第一篇第二至六章,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与此次读书会。

一、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及其相互依存关系

要区分生产资本循环(P...W’-G’-W...P)与简单商品流通(G-W-G)。生产资本循环以P开始,生产过程的结果W’代表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商品,这些商品卖出后得到实现了剩余价值的货币量G’,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新一轮的生产。资本家手中的货币分为两种用途,作为资本的货币(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和作为货币的货币(用于购买个人的消费资料),后者“不是预付的,而是花掉了。”简单再生产是指在原有规模上继续进行生产,即剩余价值不转化为资本而是全都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扩大再生产是指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收入花掉,另一部分则转化为资本按照更大的规模投入新的生产循环。如果要将剩余价值g作为货币资本加入生产资本中,那么g必须达到绝对量上的最低限额,且加入生产资本的各种要素还必须达到一定的物质比例和价值比例。如果g尚未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g还只是作为潜在的货币资本被积累起来,即货币贮藏。

需要指出的是,货币总额G' 是过去劳动的货币表现,因而资本家是将工人过去的劳动付给工人作为取得未来劳动的凭证——由此可见并非是“资本家养活工人”。针对有同学提出的“佃农向地主缴纳地租的行为是交换关系”,刘老师指出,该行为是基于封建强制权力而非商品等价交换,不能将商品交换关系泛化从而使其永恒化,不能抽象掉各种社会形式的差别空洞地谈生产过程。商品、货币和生产资料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下,才表现为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而这种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确立是有条件的。马克思将低级的生产关系放在与资本主义这一更高级的社会形式的比较重加以说明的。

商品资本循环W’...W’W=A+Pm)形式上的产业资本为前提,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以其他资本的正常循环为前提的,因此马克思就考察了各单个资本的总和即资本家阶级的总资本的运动形式。

在前四章中,马克思运用了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在逐章分析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后,分析了三种循环的总特征和相互关系。任何一个单个产业资本都是同时地、连续地、成比例地处在资本的三个形式的循环中,总循环是资本的三个形式的现实的统一。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技术基础所决定的特征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条件下,资本循环的连续性经常会被打断。

二、商品与资本的特性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商品和资本的特性和关系。商品经济发展到最高阶段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是自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商品和资本从来都不是中性的。老师补充道,如果承认了“商品中性论”和“资本中性论”,那么《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就会在当下实现。当我们转换视角,回顾百年党史就不难发现:选择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我国取得当今成就的重要原因。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可知,西欧和美国代表人类完成了探索资本主义阶段的使命,如今中国则承担起社会主义阶段的建设使命。社会主义经济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正在经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会取得更多进展、拥有更多经验。

刘老师补充说,从社会形态演变理论来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而共产主义社会是商品消亡的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最高形式到消亡的过渡时期。要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区分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一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核心是劳动力商品化;另一方面,存在没有劳动力买卖的商品。社会主义制度可以有以下几种程度的商品化:一是商品经济不侵入生产单位内部。生产单位内部不存在雇佣劳动关系,而是劳动者平等的联合关系,但是生产单位之间可以是商品交换关系。二是商品经济部分侵入生产单位内部,而不是全部生产单位内部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的应当是非商品生产。

马克思认为,资本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下我国存在对资本的误认和泛化。即使没有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的关系,我们依然称公有制经济为“资本”,比如“公有资本”“国有资本”等。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往往也寻求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权,权力资本化和文化产业化都是资本扩张的表现,比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统是大财团代理人,大资本控制了传媒帝国等。刘老师认为,应该限制私人资本进入部分重要民生行业,比如教育、医疗、住房等。

刘老师总结道,社会主义商品可以在以下意义上存在,即生产单位内部是平等的劳动关系,而在生产单位之间可以进行商品交换。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强调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还要限制非经济领域受商品化的影响。

三、流通时间与流通费用

在流通时间一章中,马克思指出“资本全部的循环时间等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生产时间包含劳动过程期间,但由于劳动可能中断,劳动过程期间并不包含全部产时间。比如酒窖中发酵的葡萄酒不在劳动过程中,却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只有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所以“就产生了使工人在夜间也劳动的欲望”,产生了轮班制。“资本在流通时间内不是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因此既不生产商品,也不生产剩余价值。”因而要缩小流通时间以及所耗费的劳动。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是互相排斥的,资本的流通会限制资本的生产时间从而限制它的价值增殖过程,并且这种限制的程度与流通时间成比例。然而政治经济学只看到了表象,认为流通时间对于价值增殖起积极作用,从而认为资本增殖源于流通领域,从而掩盖了对劳动的剥削。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由使用价值变坏所决定的商品资本流通时间的界限是流通时间的绝对界限,越容易变质的商品越不始于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对象,比如食品。

在流通费用一章中,需要明确的是,一切只是由商的形式转化而产生的流通费用,无论是商品的流通还是保管,都不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商品的运输即商品实际的移动追加新价值,它表现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

流通方面,买卖行为只是使同一价值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而不改变价值,其所消耗的劳动就是非生产的流通费用。一项职能是否形成产品和价值,并不因其是否专门化而改变,比如商人将买卖活动专门化从而缩短流通时间的行为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产品,他本身属于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簿记和货币的耗费也是同理。

储备方面,要区分储备本身和社会形式。储备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总需要产生一定费用。实际上储备有三种形式:生产资本的形式个人消费基金的形式商品储备或商品资本的形式。而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储备只是采取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此外,还要区分作为流通条件的报关费用和因流通停止而引起的过多的保管费用,后者是虚耗的劳动并不加入形成商品的价值。

运输方面,运输业所出售的东西就是场所的变动本身。物品的使用价值只是在物品的消费中实现,而物品的消费可以使物品的位置变化成为必要,从而使运输业的追加生产过程成为必要因此丁老师认为运输业是创造价值的。

通过此次读书活动,同学们在刘老师和丁老师的带领下对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有了初步的把握,尤其是对于商品化的影响和限制商品化程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积极和老师交流、探讨,收获颇丰,并且相约下次再会。

图文:陈柳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