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重温经典|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六)

编辑: 时间:2022年03月09日 访问次数:309

226上午八点半,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读书会第十六次读书活动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均苑3521室举办。本次《资本论》读书会主题为“货币资本的循环”,使用的版本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第六卷,由我院刘召峰教授领读第说明、序言、第一篇第一章,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与此次读书会。

一、引言——把握《资本论》第二卷的论述逻辑

刘老师首先从结构上对《资本论》第二卷做了解读。《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是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具有手稿性质,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作为研究对象。该卷共有三篇二十一章,其中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涵盖了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及流通时间、流通费用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篇“资本周转”涵盖了周转时间、周转次数、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周转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可变资本的周转、剩余价值的流通等内容;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涵盖了简单再生产、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等内容。其中,第一篇和第二篇把单个资本作为一个典型来剖析,第三篇则从社会总体上来把握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通过对比第一卷,刘老师说明了《资本论》第二卷的论述逻辑。《资本论》第一卷主要探讨的不是价值实现问题,因此先撇开了价值实现,假定价值实现不成问题。而到了第二卷,就不再把这个假定作为前提,而是要具体叙述价值是如何实现的。这便是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即不是假设一个本来不存在的东西,而是把一些可以暂时撇开的东西先暂时撇开,但不是永远撇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阅读《资本论》第二卷,刘老师推荐了三本辅助性读物:《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若干主要学说发展论略》(陈岱孙)、《<资本论>注释》(卢森贝)、《<资本论>导读(第二版)》(马工程教材)。

二、第六卷说明——初探《资本论》第二卷概貌

 “第六卷说明”概述了《资本论》第二卷的主要内容。

在第一篇中,马克思阐述了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即(1)拥有货币的资本家作为买者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2)资本家用购买的商品从事生产消费,(3)资本家作为卖者重新回到市场上出售已生产出来的商品。刘老师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循环遭到大规模破坏的结果:商品资本由货币资本的转化遇到了困难,因此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就遇到了问题。

在第二篇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周转,即单个资本的周而复始、不断往复的循环过程。马克思首先指出了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资本循环是研究资本周转的前提。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榨取剩余价值,也就是使预付资本得到增殖,因此马克思接下来研究了预付资本的周转问题,其中中心问题是周转时间——资本周转的时间取决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和。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一样,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影响周转的速度。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密切相关。

在第三篇中,马克思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阐明社会再生产是以什么形式和在哪些条件下不断反复进行的。这一篇在第二卷中占有中心地位。

最后,第六卷说明指出了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独特贡献,指出了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思想史地位。

三、序言——恩格斯对马克思手稿的整理和辩白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一版序言中谈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说明了马克思的手稿是如何编写的,二是反驳了洛贝尔图斯及其追随者对于马克思的攻击、污蔑。

在手稿整理说明中,恩格斯说明了自己作为马克思著作的编者,是如何编辑马克思的著作的,并说明了自己使用的材料以及这么编辑的原因。

刘老师指出,恩格斯在反驳洛贝尔图斯及其追随者对于马克思的攻击、污蔑时,主要采用了两种论证方式。首先,恩格斯回顾了思想史,指出:斯密、李嘉图、以李嘉图理论为基础的无产阶级反对派早于洛贝尔图斯发现了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马克思关注到了他们的研究,并对他们的思想进步性进行了肯定。其次,恩格斯以化学的发展史作为类比,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化学史上的学说更替之间的关系,指出确认事实和说明事实的差别。恩格斯特别强调,不能仅仅发现剩余价值的存在,还要对其进行说明。

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版序言恩格斯就自己如何编辑该卷进行了补充说明。

四、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

在第一章中,马克思首先说明了资本的循环过程经过三个阶段,并指出,“资本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形式,它在反复循环中时而采取时而抛弃的不同形式”。为了纯粹地理解这些形式,马克思首先把一切同形式变换和形式形成本身无关的因素撇开。刘老师指出,这便是马克思的科学抽象法。接下来,马克思详细论证了货币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G-W(一个货币额转化为一个商品额)、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阶段W'—G'的过程。马克思考察了总循环过程,指出了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最后,马克思把G—W…P…W'—G'作为和后面将要分析的其他形式并列的一种资本循环过程的特殊形式加以考察,并指出其特征。

最后,刘老师特别强调,“货币资本作为一切循环始终包含的形式来完成这个循环,正是为了生产剩余价值的那部分资本即可变资本。预付工资的正常形式是支付货币;这个过程必须每隔一个较短的时间就进行一次,因为工人是挣一文吃一文的。因此,资本家必须不断作为货币资本家,他的资本必须不断作为货币资本和工人相对立。在这里,不能像生产资料的购买或所生产商品的出售那样直接或间接地互相抵账。”刘老师就如何理解“工人是否有生活资料”谈了自己的见解。工人挣工资用来购买生活资料,在这个意义上,工人有生活资料。如果工人有足够的生活资料,就不必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但是生活资料是不断被消耗的,劳动力的再生产需要消耗生活资料,当生活资料被耗完时,工人就需要再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卖出去,从而再获得生活资料。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离,还是生活资料不停地被消耗、不停地被购买、再不停地被消耗的过程。——由于工人手中没有充足的生活资料,只能挣一文吃一文。

通过此次读书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对《资本论》第二卷的核心内容有了初步把握,对货币资本的循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积极和老师交流、探讨,收获颇丰。

图文:崔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