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重温经典|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五)

编辑: 时间:2022年02月22日 访问次数:458

115日上午八点半,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读书会第十次读书活动通过线上腾讯会议举办。本次领读的文本内容为第七篇第二十四至二十五章,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兴亚教授应邀作题为“资本的丧钟缘何被敲响及剥夺者何以被剥夺?——资本主义积累的总规律和历史趋势”的讲座。

一、“所谓原始积累”的含义

首先,许老师介绍了本章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所谓原始积累”这里的“原始积累”之所以被称作“所谓”的(德文sogenannte,英文so-called,是因为这并不像在“资本站稳脚跟”以后所发生的那种范畴意义上的资本积累,亦即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而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发生的、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条件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二是因为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掩盖资本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真实的起点,往往把这一历史过程说成是一种田园诗一般的神秘的过程把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的对立说成是由于工人的懒惰和浪费(亦即所谓的工人阶级方面的“原罪”)以及资本家阶级的勤俭和节约造成的,并把这一过程称作资本的“预先积累”的过程。

其次,许老师对这个所谓原始积累与范畴意义上的资本积累即现实的资本积累过程的关系谈了自己的见解:资本的“所谓原始积累”虽然是“原始”的,但却并不仅仅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前发生过的陈年往事,或者说是个短暂的历史过程。而是迄今为止仍在持续发生着的过程。因为正如马克思在《1857-1858年手稿》中所说的:“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的趋势,同样,它也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交换地点的补充趋势;……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推广和确立,都离不开这些血腥、黑暗、肮脏的所谓原始积累过程而这并非仅限于15-17世纪的欧洲国家。例如,马克思在谈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进行所谓“原始积累”而进行的商业战争时就提到“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等等。”在当代世界上,包括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复辟在内的非资本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转变过程中,也都无不经历过并且正在继续经历着这种残酷的和暴力的过程。

由此,许老师认为:罗莎·卢森堡在她的《资本积累》一书中强调了资本积累的社会条件和背景之一,就是不断地用暴力手段向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进行扩张,这一点应刚说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另一方面,她把这种成熟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外扩张与马克思的所谓“原始积累”理论对立起来,则是错误的。因为这其实缩小了马克思的“所谓原始积累”理论的适用范围。而苏联学者卢森贝在批评卢森堡的上述错误时,则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从而抹杀了范畴意义上的“资本积累”与资本的“所谓原始积累”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

二、原始积累章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从理论的角度看,本章是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的完成,同时也是从历史的角度对于资本积累“恶性循环”逻辑的必要补充,是运用历史的和逻辑统一的方法的光辉例证,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六册计划”理论体系中从“资本”向“地产”再向“雇佣劳动”的过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老师还结合马克思在188138日《致查苏利奇》的复信,分析了本章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适用范围。马克思在这封信中明确地将这种以剥夺农民为基础的资本原始积累的的必然性限于已经和正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西欧,对于在当时还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面临两种选择的落后的俄国来说,马克思的回答是:并非只有走西欧国家已经走过的资本主义道路这样一种可能(那就必然要遭受资本“原始积累”的苦难);而是可以把俄国的农村公社视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从而走上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条件是首先必须肃清从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备自由发展所必需的正常条件。至于在现实的俄国革命中是否跨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卡夫丁峡谷”的问题,许老师认为一方面是部分地跨越了,因为虽然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使农村公社的基础被瓦解了,但是革命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并不高,还没有走完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以可以看作是部分地“跨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些阶段。另一方面,从全世界的范围内来看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化已经基本完成,一国跨越式的发展并没有跨越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并不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学习本章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手段强制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条件的过程。这对于我们认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种改革观,警惕新自由主义理论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误导,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性质,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和历史趋势

本章共7节,相当于《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和英文版中的“第八篇”中的第26-32章。加上本卷中文版的第二十四章,共同相当于法文和英文版中的第26-33章。这7节加上第二十四章,在逻辑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节带有概论性质,提出“所谓原始积累”的概念和实质;第二、三节讲对劳动者的生产资料的剥夺和雇佣工人阶级的形成;第四至六节讲农业资本家和工业资本家阶级的形成;第七节讲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二十四章是对于整个第二十三章的理论的补充,进一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在总体上呈现出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的统一。

第一节“原始积累的秘密”指出所谓原始积累的要害在于用暴力手段使直接生产者与其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第二节以丰富的史料叙述了在英国从15世纪起一直持续到19世纪的对于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值得注意的是:对农村居民的土地的剥夺,不仅是指对于农民的小块私有土地的剥夺,而且也包括了对他们的公共土地和教会财产,以及对于国有土地的公开或变相地掠夺。

第三节介绍了15世纪末以来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和压低工资的法律。马克思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事实说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初期,为了强迫大量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成为服从资本主义的劳动纪律的雇佣工人而颁布和实行的残酷的法律,并且用法律来强制地压低工资。其中有些法律条款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所处的时代。

以上三节,主要是从所谓原始积累的角度,说明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者阶级是如何形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考察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怎样通过暴力产生,考察了使他们转化为雇佣工人的血腥纪律,考察了国家用警察手段加强对劳动的剥削程度来提高资本积累的无耻行为。”

第四节则考察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这是一个长达数世纪的漫长过程,从最初本身也是农奴的管事的租地农民,发展为分成制佃农即半租地农场主,直至成为真正的租地农场主。这说明: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同时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第五节分析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和工业资本国内市场的形成,即:农业革命促进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场手工业和大工业的发展;而大工业使农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完全分离,彻底铲除了农村家庭手工业(即纺织业)的根基,为工业资本征服了整个国内市场。从逻辑上来说,也为在下一节说明工业资本家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前提。

第六节分析工业资本家的产生。一方面,不排除有的小生产者通过个人努力成为小资本家,并且由于逐渐扩大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相应的积累成为不折不扣的资本家。但是这种方法的蜗牛爬行的进度,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要。 另一方面,工业资本家主要不是通过像租地农场主那样的渐进方式产生的,而是“一部分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例如殖民制度就是这样。但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许老师特别提醒大家注意马克思对于“暴力”问题的双重提法,即:一方面是“最残酷的暴力”,例如殖民制度就是如此;另一方面则是包括殖民制度、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等在内的“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因此,对于马克思所说的“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也必须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此外,由于马克思的“六册计划”是尚未完成的,而本节所涉及的“殖民制度、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等”内容,就都构成了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看待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并且同时也可以看做马克思在这些方面的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的重要论述。而这一切又都是围绕着资本主要生产方式的建立展开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要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充分表现出来,要完成劳动者同劳动条件的分离过程,要在一极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在另一极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转化为自由的‘劳动贫民’这一现代历史的杰作,就需要经受这种苦难。如果按照奥日埃的说法,货币‘来到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那么,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第七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对小生产的生产方式和私有制的否定开始,分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走向灭亡的原因和历史趋势。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即资本的历史起源,……既然它不是奴隶和农奴直接转化为雇佣工人,因而不是单纯的形式变换,那么它就只是意味着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即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排挤。”而“一旦这一转化过程使旧社会在深度和广度上充分瓦解,一旦劳动者转化为无产者,他们的劳动条件转化为资本,一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站稳脚眼,劳动的进一步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进一步转化为社会地使用的即公共的生产资料,从而对私有者的进一步剥夺,就会采取新的形式。现在要剥夺的已经不再是独立经营的劳动者,而是剥削许多工人的资本家了。”马克思解释了资本主义的剥夺者缘何和如何被剥夺——这种剥夺是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的集中这一内在规律发生作用的:“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这种剥夺的结果就是“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此,许老师特别强调了一下几个理论要点:第一,这里所说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绝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第二,这种“重建”是以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和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从而是以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劳动和对生产资料的共同使用为前提的;第三,这里所说的“个人”,是“联合起来的劳动者”,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在这里,个人与集体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体。最后,第四,因此这个重新建立起来的“个人所有制”就是“社会所有制”,无论对于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来说都是如此。

四、现代殖民理论及其批判

本章通过对韦克菲尔德的“现代殖民理论”的批判,并且通过马克思首先揭露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两种极不相同的私有制的矛盾态度在西欧和在殖民地的情境下。以生产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和以剥削他人的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原本是对立的,以至于资本家如果不以暴力剥夺劳动者,就无法使自己变富裕,故而马克思说“后者是在前者的坟墓上生长出来的”。在西欧大多已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所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试图调和乃至二者的矛盾,但是由于殖民地尚且存在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许多阻碍,所以二者的矛盾矛盾则尖锐地表现出来。爱··韦克菲尔德的贡献就在于,他在殖民地发现了关于宗主国的资本主义关系的真理即“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直接生产者的财产,不是资本。它们只有在同时还充当剥削和统治工人的手段的条件下,才成为资本。”他抓住“制造”雇佣工人跟这一核心,主张由政府强行规定处女地的价格,以至于穷人为了购得这种生产资料成为独立农民以前必须从事雇佣劳动,这就一举两得地为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这就是“系统的殖民”的最大秘密。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积累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以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消灭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是以劳动者的被剥夺为前提的。

文:许兴亚 陈柳依

图:陈柳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