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西迁校史,感悟精神力量——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青年行专项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江西泰和开展社会实践

编辑: 时间:2021年07月09日 访问次数:995

77日,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温革命西迁岁月,青春向党筑梦前行”党史青年行专项行动暑期社会实践团沿着浙江大学西迁文军的足迹前赴江西泰和的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旧址,在遐观楼、浙大大坝和临清书屋展开现场教学,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行读校史,挖掘西迁故事,探寻当地“浙大求是小镇”的发展建设之路,展现行走的思政课。

实践团成员王菲首先开启了直播,带领大家走进了浙江大学西迁时同趣园一起被设为浙江大学图书馆的遐观楼。遐观楼现今已是泰和市浙江大学西迁陈列馆。陈列馆以“重走西迁路”为开篇,以“感悟求是情”为主线,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文案、照片及部分文物,展示了80多年前浙江大学师生在泰和教学和生活的历史印记。这不仅代表了泰和人民对浙大西迁办学的大力支持,也展现了浙大师生造福当地百姓的感人事迹。

直播镜头转向了赣江河边,蓝天碧水,风景秀丽。实践团成员郭宗明、叶慧琪站在泰和县上田村的土地上,带领大家来到了直播的第二站——浙大大坝。这条使得上田村周边区域在艰难岁月里免受洪涝灾害的“浙江大学堤”,正是浙大师生为泰和县做的三个贡献之一。上田村因地处赣江边,一直水患不断,1937年因为连降暴雨,赣江河水暴涨,淹没了农舍及大片农田,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竺可桢校长不忍当地老百姓遭遇这样的水灾之苦,与当地县长鲁绳月共同为当地人民筹谋建设浙大码头、浙大堤坝,使得附近村民免受洪灾。

直播的第三站来到了临清书屋。临清书屋原为临清书院,是盐商萧百万的私家私塾。浙大入住庄园以后,校长办公楼就设在此处。在实践团成员张家宁的讲解中,竺可桢校长的精神与力量深深感染了云上云下的全体师生。竺老校长在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岁月里帮助无数浙大学子克服求学的艰难、生活的困苦。他面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依然不惧国民党的迫害,积极发挥浙大作为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民主堡垒”作用。终日忙于教育事业、为学校发展呕心沥血的竺老校长,却无暇顾及自己的妻儿,在泰和上田村,他永远地失去了妻子侠魂、儿子竺衡。竺老校长在公执守,真正做到了“爱生如子”。

直播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在临清书屋前回忆西迁的往事,感怀竺老校长爱国爱校、心系师生的精神,感慨万千。江西泰和,倾注了老一辈浙大人的热血与青春,这里有浙大前辈们留下的办学遗址,有浙大师生造福人民的光辉事迹,更有始终如一跟随浙大师生传播开来的浙大求是精神。

直播同时,实践团成员还围绕“国内名校战时办学资源的红色效益转化研究”课题进行了调研,与泰和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浙江大学西迁陈列馆讲解员、泰和当地居民及游客等进行了访谈交流。后续实践团成员还将从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实录等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形成调研报告,以期为高校红色资源的转化提供相关建议。

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党史学习教育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组织研究生赴浙大西迁路与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交汇点——江西泰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开展云上直播,以“有风景的思政课”,带领云上云下的同学们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希望大家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意,涵养家国情怀,传承浙大求是精神。

文字:赵宸|张晓丽

图片:张卓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