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书香马院”经典读书会暨青年学术工作坊第二十三期顺利开讲

编辑: 时间:2021年06月20日 访问次数:424

613日下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书香马院经典读书会第二十八期暨青年学术工作坊第二十三期在紫金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107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强乃社研究员作主题为“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包大为研究员、王甄玺博士研究生主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潘于旭副教授和付文军副教授作为与谈人。马辉教授、潘恩荣教授以及多名硕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强乃社研究员指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已经逐渐走出了“学徒期”,中国学者要善于立足新的现实,致力于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发展。强乃社研究员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部门哲学的创新和发展为线索,从背景、国内研究现状、主要内容、标准与路径、研究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报告。

首先,强老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考察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创性贡献的研究背景。从理论背景上讲,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突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从实践背景上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实践发展使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的学理性诠释成为理论难点,用学术话语诠释中国道路是理论工作者的职责,只有在中国做马克思主义,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中国问题为基础做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理论建构。随后,强老师总结了国内外理论界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创性贡献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主要研究了新时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哲学新境界,国外的研究则对新时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政策意义和世界影响进行了考察,这为我们继续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提供了帮助。为了进一步考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创新和发展,强老师指出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基础,以历史为线索,以部门哲学为主要方式,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哲学原创性贡献进行考察。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的具体研究内容上,强老师认为我们应该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主要历史线索、主要部门哲学内容。依据历史线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哲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启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新进展(2012-2016);第二阶段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主要文献的哲学新内容探索(2017-2019);第三阶段是开启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书写(2020-)。这三部分的划分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中的重要事件和会议为依据。但在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的历史发展进程时,也要注意党的创新理论的不同方面之间的逻辑联系,根据部门哲学的视角,具体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中“中国道路的哲学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律哲学”等问题。力求在理论研究中建构系统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的研究路径上,强老师着重强调了以部门哲学的视角进行研究的手段和技术路线,要对关于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文献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和概括,对具体论述的语境进行学术把握,进而将文献的具体内容纳入到部门哲学之中。

最后,强老师对未来研究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研究的重点在于寻找中国道路哲学表达中的部门哲学论证和提炼,难点则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部门哲学在建构中要和一般哲学原理相区别。只有直面问题,找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原创性贡献到底有哪些,才能讲清楚新时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世界担当。

潘于旭老师在与谈中提到,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概括出具有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关于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分析还要考虑其历史背景和理论发端。付文军老师在与谈中分享了自己的三点启示。第一点,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要学习强老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思路,坚持学理性和学科性的原则,使马克思主义到达当代。第二点,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要坚持文化自信,运用中国话语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三点,部门哲学的研究思路启示我们要坚持宏大叙事和聚焦问题相结合,要着眼于小视域,再从小视域上升到整体,实现对问题的整体把握。

随后,在场的同学和老师们就党的创新理论具体表述、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中国形象塑造和话语建构、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次读书会既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更是同学们学术研究能力进步的契机,在场师生在思想交锋中增进了学习交流。

新闻中心

文字:张晓丽

图片:张卓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