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读书与研究班第三期顺利举行

编辑: 时间:2021年04月17日 访问次数:364

411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献读书与研究班第三讲以“关于增加《资本论》俄文版“跋”的理论探索”为题在浙大紫金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107教室如期举行。读书与研究班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和研究活动。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多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线下参加研讨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和博士生、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和博士生、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和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青年教师等共八十余位学者线上参加研讨活动。

第三讲由文科领军人才丁堡骏教授担任主讲,学术团队成员刘召峰教授、吴旭平副教授、付文军副教授、高永副教授、翟绪权副教授等到场共同参加指导研讨活动。

丁堡骏教授认为我们可以为《资本论》增加一个俄文版“跋”,这个俄文版“跋”的增加有重要的意义,也有理论和文本上的切实依据。跋是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丁堡骏教授认为按照著作出版的“跋”的意义,两个文献可以称为《资本论》的俄文版“跋”: a.《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b.《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初稿、二稿和三稿。

1872 年《资本论》俄文版在彼得格勒出版,引起俄国理论界的争论产生了重大的理论分歧。其最核心的争论问题是如何运用马克思《资本论》所阐释的唯物史观解决俄国农村公社,进而俄国社会的未来发展道路问题。针对俄国理论界自由派和民粹派对于《资本论》方法论及其在俄国如何正确运用的不同观点,马克思先后于1877年和1881年写成了《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和《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初稿、二稿和三稿。丁堡骏教授认为这两个文献及其草稿可以看作马克思向俄国人说明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资本论》的有关内容和有关方法,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是《资本论》俄文版再版“跋”。

丁堡骏教授接下来和大家深入研读了《资本论》俄文版跋的两个文本。首先是《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在这封信中,第一, 马克思运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分析,把问题归结为:“俄国应当向他的自由派经济学家们所希望的那样,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呢,还是与此相反,俄国可以在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的同时取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成果,而又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苦难。”马克思明确表示自己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一致,赞成俄国选择后面的这条道路。第二,马克思表明态度。马克思说:“我不喜欢留下‘一些东西让人们去揣测’,我准备直截了当地说。为了能够对当代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我学习了俄文,后来又在许多年内研究了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官方发表的和其他方面发表的资料。我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总而言之,关于1861年以后的俄国,究竟选择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马克思强调要对俄国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做出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马克思在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的总基调,是赞赏和积极支持俄国民粹派思想家为自己的祖国寻找一条不同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道路的新的发展道路。在这个文献中马克思批判了茹科夫斯基、米海洛夫斯基等俄国人将《资本论》所运用的辩证的唯物史观庸俗化地解释为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史观。

其次,关于《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马克思在信中强调《资本论》中的“原始积累”一章内容,仅限于解释西欧的资本主义起源,而不适合于解释俄国公社的解体。关于如何认识俄国公社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马克思首先坚持认为,“在《资本论》中所作的分析,既不包括赞成俄国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也不包括反对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马克思郑重声明:“从我根据自己找到的原始材料所进行的专门研究中,我深信: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马克思又强调:要使俄国公社发挥这种积极的作用,“首先必须肃清从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备自由发展所必需的正常条件。”

另外,从《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中还可以窥见马克思对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证。马克思先以事实反驳自由主义的不可跨越论,“如果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崇拜者要否认这种进化的理论上的可能性,那我要问他们:俄国为了采用机器、轮船、铁路等等,难道一定要像西方那样,先经过一段很长的机器生产发展的孕育期吗?同时也请他们给我说明:他们怎么能够把西方需要几个世纪的发展才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交换机构(银行、信用公司等等)一下子就在自己这里建立起来呢?”丁堡骏教授特殊强调不要误解马克思这里的论证方法。马克思这里使用俄国资本主义崇拜者在俄国推行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已经不是按部就班地发展资本主义的例子,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可以被跨越的。在马克思的文本中,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机器采用、股份公司制度和银行制度的借鉴,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的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跨越。但它本身并不是马克思所论证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步骤。丁堡骏教授试图要纠正国内学术界有的学者在这里对于马克思原文的误解。马克思接下来又从正面详细论证了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指出:“正因为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代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丁堡骏教授运用马克思在《评〈李斯特国民经济学体系〉》一文中所阐述的民族的就是全人类的观点,和《导言》中所阐述的主导作用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观点,详细地论证了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

在自由讨论和交流环节,卢江副教授提出从生产力发展的视角来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之后如何继续发展,以保持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之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稳定性问题;吴旭平副教授提出如何从辩证法的思维来理解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线上参加会议的老师和同学提出《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七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中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及其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联系。最后,丁堡骏教授和大家一起分享批注了赵家祥教授的《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早年的“跨越”思想》、《对“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商榷意见》等文献。各位老师和同学就这些文献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本期读书班结束之际,丁堡骏教授和大家预告了下期读书与研究班将由指导教师卢江副教授做关于《资本论》第八章“工作日”的讲座,线上线下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表示非常期待下一期的读书与研究班活动。

文字:吴霞

图片:王甄玺|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