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术工作坊第十六期在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文科组团马克思主义学院107室顺利举行。本次工作坊由浙江大学“仲英青年学者”、马院刘召峰教授作主题为《经典、历史与当代——我的拜物教批判理论研究》的专题报告。本次活动由马院副院长代玉启教授主持,学院老师及硕博研究生40余人参与。
刘老师从自身学术追求和拜物教批判理论研究开始分享。他这样表述自己的学术追求:立足《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理论高度上,通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迁,秉持为劳动群众服务的阶级情感,直面贫富分化的当下现实,探寻中国接近共产主义的可行道路。
刘老师向我们展示自己探究拜物教批判问题的两个阶段: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及其学术价值(博士论文)、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域中的拜物教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刘老师还谈到了自己的未来科研规划: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随后,刘老师梳理了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相关理论研究,如拜物教批判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拜物教批判与孙治方价值理论和拜物教批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有什么后世影响?刘老师从国内和国外两条线索出发,一是认为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对国内的影响可以反映在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沈志远的《经济学大纲》、毛泽东研读《资本论》和孙治方的“价值理论”中;二是认为对国外的影响可以反映在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松涉的物象化论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等。
刘老师强调,当我们比较了马克思与若干后世研究者的拜物教批判后,不能只是忙于跟踪国外某个时髦理论或走红学者,而更应沉下心来认真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批判性见解。
拜物教批判的当代价值是什么?刘老师指出,可以从拜物教批判与对社会形态理论的新解读、拜物教批判与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和拜物教批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三个角度去理解。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就拜物教批判的相关疑问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此次学术工作坊,刘老师向我们展示自己的研究历程、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对我们进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闻中心
文字:程敏儇
图片:张卓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