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智库系列|蓝蔚青:视角转换——从理论研究到智库研究

编辑: 时间:2020年05月23日 访问次数:807

5月22日下午2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智库研究系列讲座暨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学术沙龙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1125会议室如期举行。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蓝蔚青应邀作题为《视角转换——从理论研究到智库研究》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助理代玉启教授主持,多名老师积极参加交流探讨

蓝老师以自己的求学与工作经历为线索,将学术生涯归纳为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三个阶段,重点阐述从理论研究到智库研究的转移过程。

第一阶段“一般”的研究。蓝老师坦言,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首届研究生,当时读研的主要任务是原原本本地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不仅令他实现从“读懂马克思”到“回到马克思”再到“发展马克思”,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

第二阶段是对浙江这个“特殊”的研究。蓝老师围绕浙江精神、浙江经验以及建设文化大省方面谈及自身感悟。调研过程中他进一步感受到了浙江的特色所在。通过与站得更高、视野更广的同行进行合作研究,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也得以深化。蓝老师强调,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层面上思考浙江现象,对于探索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沿问题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第三阶段是对于“个别”的案例研究。退休十年来,作为智库成员,蓝老师多次参与了关于浙江各个领域创新经验总结和公共政策研究系统总结经验为主的研究问题导向的公共政策研究创新探索的参与式研究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使创新探索发挥更大作用。

蓝老师结合自己四十年的学术研究体会,对比了理论研究和智库研究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前者侧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主要揭示客观规律;后者在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基础上,还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其次,前者一般都会公开发表,注重大众化、通俗化,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理性分析说服受众;后者首先为“关键的少数”服务,往往通过内部渠道上报,被采纳后公开宣传随后,蓝老师还以自己撰写的关于“最多跑一次”改革、民营经济历史命运、五四精神、国际舆论斗争的理论宣传文章和对策建为例,生动展现二者之间的区别。在基础上,蓝老师介绍了策论写作的一些具体方法要研究读者的特点明晰策论报告的常见类型注意一些普遍性问题。

最后,蓝老师就现场老师们提出一些选题给出了中肯、切实的建议,从理论研究与智库研究的界限、资料收集的选取和难度、选题的新颖程度等方面展开细致分析。针对蓝蔚青老师撰写的《我与浙江现象研究》一文大家从智库研究角度围绕脱贫攻坚的宣传工作、中美关系等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图片: 新闻中心 陈珂

文字: 新闻中心 章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