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6-7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STS”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我院潘恩荣教授率研究团队参加了本次论坛。
人类第一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港珠澳大桥通车、人工智能战胜人类围棋选手……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和超级工程再度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争论。考察现代历史,整个现代性是与“工程”联系在一起的,而科学技术则是其核心。如何面对日益极端化的工程和不断加速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发展提出的新问题,透视其创造的新机会、反思其带来的新挑战,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次论坛有来自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学者以及《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通讯》、《江苏社会科学》和《南京大学学报》等期刊编辑参加,由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与中国著名工程哲学家李伯聪教授做主题报告,数十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论坛报告与讨论。论坛对以下主题进行了讨论:1、马克思主义技术观及其当代发展研究;2、技术决定论的当代省思; 3、科学社会建构论的批判性探讨;4、工程哲学研究;5、当代技术现象及其社会效应研究;6、技术与伦理研究;7、其它与本论坛主题相关选题。
潘恩荣教授介绍了团队“人工智能马克思主义”(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rxism, AIM)研究的背景与设想,硕士研究生杨嘉帆向论坛汇报了《面向技术本身的人工智能——以自动驾驶系统问题为例》论文。论文提出,基于“设计情景-使用情景”概念框架,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伦理集成为一个整体对象,即融合成一种面向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伦理框架,为解决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扫清道路,并进一步提出了在这一框架下探索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马克思主义人工智能哲学研究路径。
该研究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巨大兴趣。关于工程伦理与人工智能专业伦理等问题,胡大平教授、邓波教授、强乃社研究员与潘恩荣教授等进行了长时间热烈讨论。胡大平教授在论坛总结中提出,马克思主义STS研究将进一步聚焦于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与工程伦理,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人工智能研究。这个倡议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认同。
(图|陈婧洁)
(文|杨嘉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