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书香马院”经典读书会第十七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续)

编辑:hefang 时间:2019年03月18日 访问次数:300

2019年3月15日下午,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书香马院”经典读书会第十七期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1109室如期举行。读书会继续由张盾教授和吴旭平副教授担任导读教师,讲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院教师、硕博研究生积极参与读书会。读书会由硕士生吴赞儿主持。

图片1.png

本次读书会围绕问题解答、内容讲解、交流互动三个环节展开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介绍与研究。

此次讲座前,硕博研究生们积极准备,并提出了研读《手稿》中遇到的问题。张盾教授和吴旭平副教授认真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在会上一一作答。关于对感性、对象性、异化、物化的理解,两位老师指出,具体的现实物都是以其对象为存在,对象性意味着感性和现实性,与纯粹的思辨相对;异化和物化的区别在于物化的不一定是异化,而异化了的一定发生了物化。两位老师还认为对“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这句话的理解可以从逻辑层次上进行;同时它也体现出马克思受到黑格尔否定辩证法的影响,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思想的根基。张盾教授还具体谈到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哲学理论方面的关系。对于其他一些问题,两位老师也都做出了非常具有启示性的解答。随后,张盾教授建议大家在读马克思的著作时要有适当的灵活性,提问题也要有针对性。

图片2_副本 (1).png

图片4.png

张盾教授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带领大家阅读《手稿》笔记本三,从总体上明晰其逻辑主线和主要观点。张老师指出,马克思继承了斯密关于“财富的本质是人类的一般劳动”这一革命性的内容,指出“私有财产体现在人本身中,人本身被认为是私有财产的本质”即明确了财产的主体性概念,财产的主体性也因而成为马克思进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起点之一。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中,张老师指出马克思通过批判粗陋的、无思想的共产主义来对共产主义的真正内涵进行界定,“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包含着他的社会观,这种社会观是理解马克思的关键。张老师特别强调了马克思的感性论,这在手稿中是以“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进行的。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感觉需要批判地改造。此外,对于手稿中体现的马克思的实践观、科学观、对货币的规定等,张老师也依次进行了深刻解读。

图片3.png

最后,鲍铭烨等同学积极向两位老师请教自己的不解之处,两位老师耐心、深刻地做了解答。本次读书会在老师们循循善诱的启发中和同学们沉甸甸的收获里圆满结束。

(文|苏悦  图|覃鑫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