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义与正义: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读书会第六期在教学主楼1125室顺利举行。卢卡奇道德理论读书会旨在培养学生躬行笃学、尚智乐耕的学术精神,在深耕经典中,感受阅读之美。读书会围绕卢卡奇著作展开,于2018年8月8号开始正式在线上成立,截止到2018年12月10号,共计125天,共有12名同学参加了此次读书活动。125天的线上打卡,同学们每日深耕卢卡奇的经典著作,力求厚植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开端之沃土。读书会的收官以线下汇报交流的形式,特别邀请张盾教授、吴旭平副教授和方瑞博士作为点评嘉宾,张彦教授担任主持人。汇报会吸引了学院内外多名硕博研究生的热情参与。
在读书会第一环节中,郗凤芹、王长河、张登皓、王丽霞和韦祎五位同学先后汇报了在研读卢卡奇著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博士生郗凤芹首先就卢卡奇物化思想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比较汇报了研读的心得体会。她着重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卢卡奇物化思想、卢卡奇物化思想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区别、卢卡奇物化思想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联系。郗凤芹认为卢卡奇是在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理论语境内去建构物化理论,其对物化现象的批判同样深受马克思《资本论》的深刻影响。其汇报加深了同学们对物化和异化两种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博士生王长和围绕着卢卡奇的“无产阶级意识”思想进行了分享,他认为马克思的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理论是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题,就是理论能否掌握群众的问题,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青年卢卡奇在总结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过程中,提出了阶级意识觉醒论,发展了马克思阶级与阶级意识理论。这一理论对思考人类在资本主义时代的物化境遇、寻找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重新鼓舞无产阶级革命斗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硕士生张登皓以卢卡奇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作为文本依据,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学说,在汇报过程中围绕“劳动:道德存在的根本样式”“再生产与异化:道德存在的过渡样式”“人的目的论设定:道德追求的终极存在样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论证了“道德”在卢卡奇本体论中的“存在方式”。张登皓认为,关于道德所追求的终极存在样式——一种目的论设定,深受马克思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深刻影响。
博士生王丽霞着重汇报了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她围绕着主客体关系—“存在”范畴的总体性理解、“科学与伦理”—马克思资本主义的整体批判、“总体性”的辩证法对马克思理论规范伦理和科学认知问题的回应,清晰和全面地展现了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思想脉络。王丽霞认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对加深理解马克思哲学要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尤其是“总体性”资本主义批判的的方法论思考,即,第一层面,古典经济学家对资本逻辑的解读仅仅是一种物;第二层面,它不仅是一种物,还是一种社会关系;第三层面,它不仅是一种颠倒的社会幻想,更是一种支配一切的权力;第四个层面,资本逻辑还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一切的意识形态。
哲学系硕士生韦祎紧紧围绕“卢卡奇‘反’实践观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辨”展开了汇报,他站在列宁的立场上反思和评论卢卡奇,认为卢卡奇所表现出来的不是一种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而是抽象的、复杂的、带有明显经验性的观点,并依托卢卡奇相关文本进行了佐证。
随后,张盾教授、吴旭平副教授、方瑞博士对五位同学的读书汇报进行了专业点评,对同学们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卢卡奇,如何更加扎实地理解卢卡奇的思想进行了耐心和细致的讲解,同时对同学们今后如何读书寄予了期许。本次读书会在老师们循循善诱的启发中和同学们沉甸甸的收获里圆满结束。
(文|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