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联俄”历史记忆的重塑:国统区十月革命的纪念考察(1931-1938)--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术工作坊”第四讲

编辑:hefang 时间:2019年01月07日 访问次数:152

2018年1226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术工作坊第四讲在西溪校区教学主楼1125室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的王雪楠老师作题为“‘联俄历史记忆的重塑:国统区十月革命的纪念(1931-1938)”讲座。讲座由学院刘召峰副教授主持,十余名师生参与。

王雪楠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选题过程。基于自己的学术背景,王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她在思潮研究方面的三大个人专题,依次是中国知识界的对俄认识、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1918-1949)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认识史、苏联模式认知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对选题过程的讲解,王老师介绍了个人的研究兴趣以及在选题过程中容易犯的若干典型错误。随后,王老师就这些典型错误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并详细讲解了其在一稿、二稿、三稿中的写作思路以及相应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中所犯的错误展开了深刻的反思与分析。一稿主要着眼于思想史视野下的外交事件,其中存在着“联俄”与内政外交的纠结关系的问题,典型的错误在于初始对“联俄”主题界定不明。第二稿谈了国民党、中共以及苏联在华代办参与进行十月革命纪念的意图所在,同时指出民国时期的十月革命纪念真正的对话者在纪念范围、内涵、方式、功能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稿指出联俄讨论有清晰的由黑转粉再转彩的情绪、心理变化,而没有这种心理变化,就没有十月革命纪念。十月革命的纪念是“联俄”历史记忆的载体,“十月革命”本承载着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苏关系这三种记忆内涵。在抗战时期,记忆主体出现了由政党纪念到国家纪念的变化,同时由于两国五方的多样化主体的出现,“联俄”记忆进入了国家记忆,进行了纪念转轨。紧接着,王雪楠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选题给我们进行了三点自我解困的经验分享:第一,相信直觉、最初触觉,找到真正有意思的点;第二,放弃抽象思考,进行画图式描述,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第三,再次深化描述、重新概括。另外,王老师还就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给我们进行了相关介绍。

最后,王雪楠老师就“思维导图的课程及软件推荐”、“‘两国五方’的说法是否在内容上会有重复”等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本次学术活动使参与师生们受益匪浅。

1.jpg

2.jpg

(文|陈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