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重温经典|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精读会纪要(二十五)

编辑: 时间:2022年05月29日 访问次数:242

514日上午八点半,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读书会第二十五次读书活动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3521室举办。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马克思论商业资本与生息资本”。我院刘召峰教授领读《资本论》第三卷第16-24章,百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与此次读书会。

引言

读书会伊始,刘老师回顾了《资本论》第二卷的内容。第二卷研究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这三种资本形式的循环运动,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相对于生产资本而言取得了一种独立化形态就形成了商业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随后,刘老师梳理了第三卷的整体结构。前三篇聚焦于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即价值转形问题,第四至六篇聚焦于剩余价值的独立形式,第七篇不仅是对第三卷的概括,也是对全三卷的总结。

一、商品经营资本的独立化过程

马克思在撇开运输业、商品的保管和分发等商品流通中附带职能的前提下,以比较纯粹的形式来考察商品资本。马克思以商品经营者参与麻布买卖为例,分析了这其中的资本循环过程,即G-W-G’。随后,马克思揭示了商品经营资本的本质,即生产者的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的过程不是表现为生产者的附带活动,而是成为一类特殊资本家即商品经营者的专门活动独立起来。

接着,马克思分析了商品经营资本独立化的原因和历史过程。原本是资本再生产过程的流通阶段中完成的职能现在表现为商人通过预付货币资本来执行的专门职能,这实际上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职能划分。由此,产业资本家能够把较大部分的资本和时间不断地用于真正的生产过程,而商人预付追加的资本和花费更多时间在流通过程中虽然商业经营资本实际上是商品价值的形式变化,本身并不创造价值或剩余价值;但是它有助于缩短流通时间、扩大市场和减少货币资本在流通领域内的束缚,也就有助于提高产业资本的生产和积累效率。

二、商业利润的性质和来源

刘老师强调,要区分价值实现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分割生产利润分享利润并非所有的劳动都是生产的,并非所有的工人都是生产工人。在狭义的“生产”含义上,商业工人就不属于生产工人。

马克思批驳了商业利润是通过加价而实现的假象和直觉,接着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了商业资本获得这部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在科学分析的进程中,一般利润率的形成,是从产业资本和它们之间的竞争出发的,后来由于商业资本参加进来才得到校正、补充和修正。”而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却是先有商业利润的平均化再有产业利润的平均化。

接着,马克思分析了流通费用的问题。纯粹的商业流通费用不是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时花掉的,而是在实现商品价值时花掉的。刘老师举例说,商品买卖中的记账、通话和应酬交际活动都是非生产性花费。刘老师强调,创造价值是指增加价值量,只有生产使用价值才有可能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并没有增加价值量,而是实现了价值的形式变化,此处对于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十分重要。

随后,马克思分析了商业资本家预付的货币资本尤其是可变资本与它所占有的剩余价值的关系。刘老师强调,要在生产劳动概念的基础上区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分割,进而理解商业雇佣工人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产业资本通过直接占用无酬劳动来生产剩余价值,而商业资本只是由于执行了实现价值的职能来分割这个剩余价值。单个商人的利润取决于他能够用在这个过程中的资本量,取决于它的店员的无酬劳动的量。商业雇佣工人不创造剩余价值,但是他们的无酬劳动使得商业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并且这部分剩余价值大于商业雇佣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因此,商人的利润除了商品的售出价格与购买价格的价差之外,还需要减去商业资本家的成本,这就包括了商业雇佣工人得到的工资和簿记等不变资本耗费。我们要区分,只有在特定下这些非生产费用才是必须的。

三、商业资本周转和货币经营资本

马克思谈到了经济生活中人的行为逻辑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如果社会需要的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而商人却大肆扩产,就可能造成不平衡乃至危机,危机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业中暴露和爆发的。商人的出售价格有两个界限,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率都不是他自己能做主的。接着,马克思考察了商业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问题,他发现一定量商品资本周转一次获得的利润,同实现这个商品资本的周转所需的货币资本的周转次数成反比,这一部分可以结合第二卷加以理解。

商品经营资本的形式上独立化为商品资本,流通中的货币方面技术性业务则独立化为货币经营资本。“货币经营者所操作的货币资本的总量就是商人和产业家的处在流通中的货币资本货币经营者所完成的各种活动,只是他们作为中介所实现的商人和产业家的活动。同样很清楚,货币经营者的利润不过是从剩余价值中所作的一种扣除。”

四、关于商业资本的历史考察

马克思首先批驳了把商业资本看成“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产业资本的分支部门”的错误观点,随后分析了庸俗经济学家产生混淆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就商业利润的特性来说明商业利润,更是他们试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说成是生产过程本身必然产生的形态。刘老师强调,我们要学习马克思的哲学思维能力,学会区分生产的物质内容和生产的资本主义社会形式。

马克思考察了商业发展的历史。“不仅商业,而且商业资本也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古老,实际上它是资本在历史上最古老的自由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前,已经有商业资本支配商业,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成反比。商业对于旧的生产方式解体的作用不取决于商业本身,而是取决于旧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刘老师以荷兰的国际地位变迁为例,分析了商业和工业相对地位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变化。原来是商业支配工业后来是商业从属于工业

马克思还分析了时代变迁所导致的理论研究的变化:在商业支配工业的时代,有重商主义,它从流通过程独立化为商业资本运动是呈现出来的表面现象出发,因此只是抓住了假象;在工业支配商业的时代,真正的现代经济学才出现。有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定程度的发展,才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了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的发展,才有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这说明:理论绝不能归结为所谓天才人物的天才设想归根到底是时代的表征。

五、生息资本与利润的分割

刘老师指出,资本的自行增殖在生息资本形式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资本的拜物教性质发展到它的顶端。生息资本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货币除了作为货币具有的使用价值之外还能转化为资本,具有了生产利润这样的使用价值,使得资本家能够从工人那里榨出一定量的无酬劳动,这就是所谓资本商品的使用价值。换言之,资本作为资本,变成了商品。

刘老师带领同学们分析了借贷资本在资本所有者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可以G-G-W-G'-G'来表示。资本所有者A将货币(G)贷给职能资本家BB用这笔钱(G)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W)后生产出包括剩余价值在内的商品资本(G’),随后将商品出售后实现了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利息(G’)交给A

借贷资本家把货币作为资本生产平均利润的使用价值让渡给产业资本家,资本按照一般利润率或平均利润率“自行增殖”。因为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润本身表现为利息的最高界限。接下来,马克思指出不存在自然利息率,利息率是由借贷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决定的。即使完全不以利润率的变动为转移,也具有下降的趋势,这与食利者阶层壮大、信用制度发展都有关。

在分析企业主收入问题时,刘老师表示,资本主义管理劳动有二重性,实际上是一种监督,资本家可以雇佣职业经理人而不必自己劳动,“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已经使那种完全同资本所有权分离的指挥劳动比比皆是。”

本次读书会中,刘老师联系三种资本形态循环的内容,在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下考察了商业经营资本和货币资本独立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的过程,分析了商业资本和生息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在互动环节,师生还就“商业雇佣工人劳动的生产性问题”和“资本主义管理劳动的二重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长达四小时的读书会结束后仍意犹未尽,相约下次再会。

文字:陈柳依

图片:崔晨茜